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解释精修版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修订本参考资料:(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基本解释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拆字解释
- 桃: ◎桃 táo 〈名〉 (1)(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桃树 [peach]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木名。蔷... 
- 李: 姓。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小乔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叶缘呈锯齿状。春天开白花。果实亦称「李」。为圆卵形,熟时为红紫色或黄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饯。 △李子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植物名... 
- 不: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 
- 言: ◎言 yán 〈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say;speak;t... 
- 下: ◎下 xià 〈名〉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说... 
- 自: ◎自 zì 〈名〉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nose]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 
- 成: ◎成 chéng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accomplish;succeed] 成,就也。——《说... 
- 行: ◎行 hàng 〈形〉 (1)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另见 háng;héng;xíng◎行 háng 〈名〉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roa... 
成语出处: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成语繁体:
成语简拼:TLBYXZCH
成语注音:ㄊㄠˊ ㄌㄧˇ ㄅㄨˋ ㄧㄢˊ ,ㄒㄧㄚˋ ㄗㄧˋ ㄔㄥˊ ㄏㄤ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8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成语结构:复句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语例子:
第1个字是桃的成语:桃蹊柳曲 桃花薄命 桃夭李艳 桃腮柳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桃夭新妇 桃夭柳媚 桃红柳绿 桃僵李代
第2个字是李的成语:桃李满天下 卖李钻核 桃李春风 将李代桃 桃李精神 瓜李之嫌 桃李之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之教
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一尘不到 鸡犬不留 孔席不暖 招架不住 神智不清 没而不朽 踌躇不前 跌宕不羁 二者不可得兼
第4个字是言的成语:一家之言 扪虱而言 薄唇轻言 哑口无言 急不择言 风尘之言 三夫之言 行不顾言 刍荛之言
第5个字是,的成语:一家之言 扪虱而言 薄唇轻言 哑口无言 急不择言 风尘之言 三夫之言 行不顾言 刍荛之言
第6个字是下的成语:一家之言 扪虱而言 薄唇轻言 哑口无言 急不择言 风尘之言 三夫之言 行不顾言 刍荛之言
第7个字是自的成语:一家之言 扪虱而言 薄唇轻言 哑口无言 急不择言 风尘之言 三夫之言 行不顾言 刍荛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