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从经济角度看linux桌面系统的推广

发布时间:2008-07-02 16:48:47来源:红联作者:水煮活鱼
使用linux的时间不多,还是菜鸟一个,本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但是换个角度看事物,也许能有些帮助。
转换成本。人们总是在说linux是免费的,是低成本的,但是却忽视了转换成本的存在(经济学上也叫菜单成本,就是说餐馆在推出一样新菜式时要考虑换掉原有菜单带来的成本)。因为目前中小学电脑教育都是以windows为平台,从windows转到linux下工作就要付出学习的时间,以及在此期间内可能给工作带来的不便甚至损失,这就是隐性的成本。其实,市场对软件行业总是给予较高的估值,就是因为转换成本为软件企业提供保护,让新生的同类软件难以与市场中原有的软件产品竞争(“先行者优势”,这在windows和linux的桌面系统市场竞争中应该很明显)。在这里,技术创新不是最优选择,利润最大化才是考虑问题的基础。
学习曲线。转换成本的大小是由学习曲线决定的,由于天赋和后天知识结构的不同,每个人的学习曲线也是不同。命令行模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在时间横轴上延长了学习曲线,增加了转换成本。论坛上很多指责想放弃linux的新手:“学习windows用了几个月,才几天就想学好linux!”从经济角度看,这里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时间的成本不同。学习windows多在中小学,学习linux呢?引用论坛内的一则投票统计结果,学习linux的人群多在20-30岁之间。中小学生的时间相对宽裕,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20-30岁之间的人群花费时间的时候就要考虑相对应的产出了。
差异性。商品的差异性是吸引顾客、与竞争对手间实现差别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个人桌面系统上linux和windows的差别在哪里?在盗版风行的背景下,价格差异可以忽略。资源利用的效率----这是linux的巨大优势,还记得初看到linux下与windows同级别的3D游戏只要几个m时真感叹windows的挥霍。但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却削弱了这一优势,看看现在的主流配置……也许安全性比较有吸引力,但是在安全和易用上,更多人选择了后者,其实ghost一个系统也不用太长的时间。还要列举linux在网络、数据库管理等等方面的强大吗,80%的人是用不到的。桌面系统的推广注定不能在坚持走阳春白雪的道路,要把80%的人能用到的20%的功能开发得简易上手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我们的老祖宗都说了:易以易知,简以简德----《周易》)。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另一个windows?不是的,在完成简易性改造同时,保持对优势的开发,就保持了对windows的真正的差异性,不然linux还是把自己禁锢在少数技术人群里。
消费者偏好。这里的说的偏好其实就是上文中80%的人用的20%的功能,这就是他们选择系统平台的依据,也决定了市场的走向。Windows是商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linux是艺术,他考虑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却忽略了市场的选择。推广就是要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那么就更多的考虑他们的需求吧。
运行模式。坦白说学习使用linux最初始的动力是对开源精神的推崇(啊~那来的砖头?!我承认还有炫酷的3D桌面、还有一堆免费的软件…….)。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公司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最有效的组织模式。以利益驱动可以吧最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完成系统性的开发项目。这里的系统性不是指操作平台,而是指开发项目需要多方面的人才相互协作完成。也许linux下的开发人员更多,毕竟开源。但是由于程序员稂莠不齐,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开源的每一步都是伟大的,尽管存在着这许多的困难,还是要靠linux人的不断努力。

[ 本帖最后由 水煮活鱼 于 2008-7-2 17:45 编辑 ]
文章评论

共有 2 条评论

  1. 水煮活鱼 于 2008-07-09 17:35:35发表:

    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更好吗,windows和linux相互取长补短,更能够促进进步

  2. kaiyannju 于 2008-07-06 17:23:22发表:

    linux并不在乎这些,linux就是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