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最近折腾fedora遇到的一些问题

发布时间:2008-05-26 11:26:42来源:红联作者:vsdotegnu
很少用机器,装在上面的Fedora8也就没怎么用。最近开始认真学习Linux,索性在托架的硬盘中装了Fedora9,然后。折腾开始了

主盘位与光驱位各有一块硬盘,我打算把Fedora独立安装在光驱位,不使用Grub引导Fedora与XP双系统,而是使用开机时的F12键进行系统选择。所以,为求方便,直接抽出主盘位的5400.4,把需要安装Fedora的富士通盘放到里面,由光驱引导安装结束后放回光驱位。(出现问题1:SATA与PATA)

安装完成放到光驱位,开机启动按F12后,选择从第二块硬盘启动。在Fedora传统的蓝色Grub引导菜单中启动,在检测设备过程中无法找到/root的位置,但是放回主盘位正常。太晚了就没再折腾。转天早上到51的Linux区找解决方法,发现一个兄弟在T43的光驱位安装的Ubuntu的帖子。其中的回帖大多是使用与我相同的办法安装,可以正常,其中也有使用T60的XD。之后Sice版的回帖指出了问题的所在: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麻烦:
1 磁盘问题。
linux下IDE磁盘通常使用hd表示,
ide0 pramary标识为hda,磁盘分区为hda1,hda2,hda3.....
ide0 secondary标识为hdb,磁盘分区为hdb1,hdb2,hdb3.....
ide1 pramary标识为hdc,磁盘分区为hdc1,hdc2,hdc3.....
ide1 secondary标识为hdd,磁盘分区为hdd1,hdd2,hdd3.....
在某些使用ide扩展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hde.hef.....等设备。
linux下scsi硬盘通常表示为sda.sdb.sdc等等。通常usb硬盘使用scsi协议模拟。所以usb硬盘也表示为sda,sdb,但是在某些版本的内核中。没有hd磁盘的设备。所有的磁盘设备都使用sdx表示。

2 grub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装在MBR中。第二部分可能在MBR 512直接以后剩余部分,或者是Linux的启动分区。在后一种情况下。MBR中有第二部的绝对地址。grub根据这个绝对地址载入第二部分。当载入第二部分失败的情况下。会出现楼主的问题。

3 问题解决办法。
1)可以使用loadlin之类的工具启动linux重写grub。可以修复。

2)安装Linux的时候不要使用usb硬盘。而直接放在主盘位置安装。安装成功以后。修改grub的配置文件。menu.lst。把其中的hda都改为hdc。把其中的sda都修改为sdc。然后把硬盘放在脱架中就可以了。注意启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磁盘分区找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还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修改方法和修改menu.lst一样。

由于T6X以及T43实际采用的是SATA控制器,光驱位是通过转接而成的PATA。所以在一些版本内核的标识上则会出现hd与sd的区别,导致无法引导。于是,进入Bios,SATA改为兼容模式重新安装,解决。(在这里还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在T43/R52以后的TP使用托架硬盘时,托架中的硬盘总是被标为HD0,而主盘位的则为HD1,原因也是PATA>SATA优先被检测的原因)

光驱位正常启动后,进入Fedora9,所有硬件都被检测出来,无线网络正常。选择打开桌面效果无效,这也是当然,现在使用的是xorg的Nvidia兼容驱动,无法使用硬件加速。于是,安装Lenovo Suse机型中使用的Linux驱动。由于是run的且关系到X-window,回到命令行,使用init 3关闭X-Window,进行编译。咳。问题又出现了,报错,无法编译,说是缺少Kernel Source,而Red Hat系的也可以使用Kernel-Devel,yum之。(问题2:prerelease 1)

既然yum了,索性system update了,顺手把livna源也加上。再次回到命令行。还是无效,而livna源同样没有可用更新。诡异。Roamvalley兄说可能是Fedora9使用了与之前不同Kernel/src结构,导致无法进行编译,使用多种方法指定源后,未果,只是错误的原因由“不能”变成了“无法通过”。google Livna-fedora 9的index,发现所有的kmod-nvidia现在都是Test阶段,而且分为169 171 173三个大版本,而我一直使用的是100和169版。本想使用test版本试一下,但其中一个必备的scr.rpm无法安装。既然如此,直接用NV上更新吧。不出所料,173可以正常使用,本以为要松一口气了。额?重启后无法进入X-window了。(问题3:prerelease 2)

安装完成重启后,服务启动的详细信息不是在X中出现的,而且干吧吧的Text Mode。不好。果然,之后卡死在login的文字模式中,闪啊闪。xorg.conf的问题重新grub引导,修改到单控制台模式中,修改xorg.conf使用自带驱动(就是把nvidia改成nv.....),正常了。登陆fedoraforum查询,有很多同样的问题。大概的原因是Fedora9使用了一个X的prerelease,而显卡驱动厂商还没来得及支持。好?的原因(其实Roamvalley兄说的原因也差不多,fedora在正式版中经常使用新的技术,相对保守、稳定的Ubuntu来说,是超前的)。

解决法简单:1、降级;2忍。
因为还是以学习为主,先等等也无妨。

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相关的基础,折腾这些东西花了三四天的时间,重装了10次不止。这也让我想到了用量产U盘安装Fedora,可以省下很多麻烦(方法见lengbj的1分钟给X系装系统。R系T系也抛弃光驱吧!)一来为了省事,二来因为Fedora的镜象有3.3G之巨,也选择了宇瞻HA320 8G的优盘(说到它,现在有两个版,一个是使用双芯片的版本,读写有17/27;另一个则是12/25的单芯片版本。除了强光下看芯片数量,没有什么有效的分辨办法。淘宝上似乎有铁盒与塑料装的区别,撞大运买个铁盒吧。转到到手,ATTO测试之,RP不错)。不过,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太想当然了。(问题4:量产的限制)

量产过程就不详细了,结果是“失败”:明明U盘第一个分区是Fedora9,但在Bios中却认不出这个USB-CDROM。CDROM。多少年没接触过的字眼了,难道虚拟的量产工具会严重到分辨CD-ROM与DVD-ROM的区别么?答案是肯定的。手头还有一个Deepin的Vista的镜象,800M多一点,可以引导来装虚拟机,同样是量产失败。

Shocking。200RMB白花了?不死心啊。这时,想起了最开始的一个思路。(问题5:Grub优盘安装)

最早安装Fedora8到机器时用的就是Grub+硬盘引导,当时就在琢磨能不能用U盘来做呢?因为那时只有一个PNY的2G盘,也没有Ubuntu这种CD大小的镜象就没有实践。现在有了这个8G盘,可以试一下了。直接用老毛桃winpe。

安装winpe到AH320中,之后copy fedora9的镜象和vmlinuz、initrd.img两个文件到根目录下。重启进入grub,安装方法与硬盘相同,只需要指定kernel initrd的位置。之后Blah Blah Blah一路下来。安装结束,重启。(问题6:再一次无法引导,USB-HDD。)

细节不说了,解决方法:

1、主盘使用兼容模式。从问题1中就能看到fedora虽然都是以sd来标识PATA与SATA,但两者还是有分别的。两种模式同时存在时,会出错识别混乱。

2、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USB-HDD安装完成后,必要时修复grub.conf(由此可见单独的/boot是多么重要)

最后的目标:使用AH320实现winpe、Ubuntu livecd与Fedora U安装三种功能。由于量产工具和机器Bios的限制,“量产Ubuntu Livecd、安装winpe到USB-HDD”的方法不能实现;比较实际的还是把Ubuntu livecd加到winpe的grub引导中,这样还能省掉量产这一步。
文章评论

共有 2 条评论

  1. yourfriend 于 2008-05-26 15:13:38发表:

    对没基础的菜鸟适用。呵呵。

  2. fengj 于 2008-05-26 12:08:08发表:

    拜托……我这么没水平的帖子你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