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上海4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李伟)拥有157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决定首次全面引入互联网工具,让全世界的人民能够通过“网上世博会”,体验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同时,上海世博会也将由此办成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昨日,负责组织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世博局宣布,腾讯(0700.hk)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世博会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实体场馆的方式进行展示。上海世博会将在“实体场馆”的主要展示形式之外,创新推出“网上世博会”,将使全球广大网民,特别是没有机会到世博会现场的网民,通过网上世博会体验到上海世博会的精彩,而来自全球的200家参展方,也能通过网上世博会更好地展示其形象。
据悉,上海世博会网站正在建设中,其域名尚未对外透露。腾讯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上海世博会网站肯定会在世博会开幕前开通上线。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会期从2010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目标是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据悉,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一家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腾讯将负责全面运营“网上世博”项目,承担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的内容发布和平台建设,负责网上世博会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总集成、总运行和总维护。相应地,腾获得的是世博互联网广告的权益----腾讯享有有关世博会标志、会徽、主题词的使用权益,世博会高级赞助商及以下级别的赞助企业不能与腾讯以外的其他商业网站合作进行带有世博局注册标识的活动以及各种宣传。
据悉,腾讯是在击败新浪、搜狐、网易等众多对手后,拿下了此次世博会赞助权。而中国第一门户新浪继与2008年奥运网络赞助商失之交臂后的再次落败,引起业界的关注。
名片上已经印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的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能透露具体和赞助金额,但赞助规模不会亚于奥运会。”有消息称,搜狐3年前为取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花费了3000万美元(目前约合2.1亿元人民币)。
马化腾强调,赞助金额并不是上海世博局选中腾讯的主要原因。“世博会应该是继奥运会之后最大的一个国家级的盛会,它对网站建设的要求非常复杂,不只是象奥运会网站只需要信息发布。”马化腾说,“世博会网站要做很多的3D、多媒体技术,让人们在网上能够参观各种展馆。这个对合作伙伴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而腾讯在这几方面布局都比较好,我们有很强的通信平台,可以把很多的资讯很快的推送到最广的人们面前。特别是世博局希望网上世博会可以更多的影响年轻人对城市、世界各国的科技的发展产生更多的兴趣,这和我们的用户群非常吻合。”
经过10年发展,腾讯目前已成为营业收入、赢利和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根据3月19日腾讯公布的2007年全年业绩,2007年,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38.209亿元人民币(5.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4%,期内盈利为人民币15.680亿元人民币(2.1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4%。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880元。根据昨日收盘价,腾讯总市值达到850亿元人民币,超过阿里巴巴(1688.hk)的约820亿元人民币和百度(NasdaqNM:BIDU)的96.07亿美元(约合693亿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底,腾讯QQ注册用户已逾7亿,其中活跃用户超过3亿,其用户规模和黏度可谓无人匹敌。
但腾讯目前的短板是未能把巨大的用户和流量转化为强大的影响力,这集中体现在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规模上----尽管去年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实现了超过80%的高幅增长,但总金额不到5亿元(4.930亿元),与中国第一门户新浪去年超过17亿元的网络广告收入相距甚远。
对此,马化腾透露,赞助上海世博会正是腾讯向“主流影响力”转型的关键一步,他希望透过此次赞助,同时加大在财经、产经、科技等吸引高端人群的频道上的投入,使腾讯跻身中国网络媒体的龙头地位。
对话马化腾:网络广告肯定是未来第一赢利模式
37岁的马化腾是技术出身,他笑称自己现在仍是腾讯的总产品经理。这个自称性格内向低调的中国互联网少帅,绝少抛头露面,即使是央视的采访要求,他也会拒绝。但是,这一次,为了打造“主流影响力”,他罕见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要求。
记者:腾讯去年的业绩相当好,以前创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么好的业绩?
马化腾:肯定没想过。中国做互联网其实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当初做互联网大家其实都没有想太多,认为只要有眼球、有注意力,就有收入。那时候是从广告模式上去考虑。10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现在才开始有一定的规模,但不是最大。赢利上最大的还是网络游戏,今年可能还要增长40%、50%。还有增值服务、无线增值服务。品牌广告可能只能排到第三,搜索排到第四。我觉得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初级阶段。长期看,广告肯定是排在第一。这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商业模型。增值服务、网络游戏会有一个三五年的大发展时期,但也有饱和的时候。网络广告的增速,天花板是非常高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会顺着这样的潮流改变。
记者:腾讯的网络很多元化,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吗?
马化腾:我们做的是以消费者为主的在线生活,是全业务。腾讯最早做的时候大家戏称是“全民公敌”,现在这个概念好象不太存在了。这也能证明这是一个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你做什么不是想去进攻别人,而只是想稳定你的用户群,这样就需要高水平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每个企业都会想办法做这个事情。但这不代表它会很冒进的把现在的主营业务丢掉,全力扑向其他的业务。主营业务能否顺利发展,会决定你未来的走向。
记者:微软收购雅虎这一时间你怎么看?雅虎也是曾经什么业务都有。
马化腾:这给很多人一个很大的提醒。包括投资者、股东,也问我说你们到底想做成雅虎这样吗?我说,不能这样比。全面角度说,好像是雅虎,但又不太一样,结构完全不一样。微软收购雅虎给大家提醒的一点是,在收购、整合消化方面,要及时跟上。不是说买下来之后就一定会好,还是会有一些问题。中国的互联网变化非常快。不管企业做到什么样,都要保持一种诚惶诚恐、非常担心的心态才行。腾讯在很多方面,好像都很敏感,一有什么新东西就赶紧跟进、先去尝试,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心态。我们不知道什么东西会起来,你在探讨它的前景之后,你必须自己有一定的基础,尝试做过才行。如果好,你要及时决策。
记者:最近有消息说,腾讯正在大规模的招募搜索工程师,做韩国那种比较注重结果编辑的搜索。Google在韩国被打败,就是被本地的搜索打败了。您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马化腾:我有想过,现在正在做一些尝试。其实已经有一点点模型出来了。目前,我们的天气、车型、娱乐、电影方面,我们都会给出一些直达的结果。这个需要有门户的配合。我们恰恰有门户。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找的不是特别难的东西,就是为了快,很多结果其实是可以沉淀下来的。本地搜索与传统搜索两者结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体验。
记者:现在互联网对传统的媒体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地方的平面媒体,像我们报社,为了增强跟读者的互动,开设了一个栏目“有事你Q我”。腾讯是否有考虑跟传统媒体之间建立一种新的通道?
马化腾:最近我们也在思考跟传统媒体的结合方面。不能说有很大的创新。现在很多事情可以从网上来做,本质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和传统媒体、地方区域非常有优势的媒体做合作。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腾讯的大渝网(与《重庆商报》合资),初步证明这个模式还是很可行性。地方的品牌网络广告目前还是空白。一个城市的广告市场,很多是没有办法拿到全国去做的,比如房产、医疗、人才招聘、卖场促销,肯定就是面对本地的受众。这些是我们还未触及的广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