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去了实验室就开始了装系统的工作,由于昨天装系统的时候犯了错误,于是今天又把盘放入光驱,可是发现在分区的时候报错说分区表丢失,于是一不小心就选择匦路智?mdash;--可是却发现还是不行啊,而且把window也格了
没办法了,只好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先把window装上吧,我留了7个G先弄成了NTFS格式的,准备装小红帽的,可是在装的时候却发现分区的时候还是有问题,于是用了最原始的一招也是最简单的一招,进入window把这个盘删掉,然后在装linux时,选择自动分区(在空白区间上),事后我想可能是在window分区的时候先分成三个,一个102MB做挂载点,一个1G做swap区,剩下的为根目录。
PS,这次是从硬盘上引导装系统的,这时同样也犯了一个错误,我直接把光盘的内容拷贝到了硬盘上,grub引导时说没有映像文件,后来才明白硬盘引导需要的是ISO文件的,于是又把光盘的内容做成了ISO格式的文件,终于安装成功,不过有一点遗憾的是,昨天从光盘在图形化模式下安装726个包用了1小时16分,这次是从硬盘在文本模式下安装662个包却花了1个小时05分呢,看来无论哪种方式安装,速度都差不多。
进入系统后的感受:
怎么说呢,有点大失所望,首先画面极其粗糙(远不如FC7),其次感觉鼠标控制的很不好,感觉明显有滞后感,再就是中文的东西都显示乱码,光盘与U盘不能自动挂载,也不能挂载window下硬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安装好交叉编译工具后,再产次编译内核,发现还是报一样的错误,于是我的安装redhat9的行动彻底失败(还把所有资料都丢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过还好就是知道了肯定是开发板提供商提供的内核包有错误,明天和技术支持联系一下吧。而且准备再把系统换成FC7吧。
还好有一点可以庆幸的是我一开始就用了FC7这么漂亮的系统,要不然肯定会对linux的喜爱大大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