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微软生态”阻碍技术创新》一文,感觉这篇文章的力度显然不如之前的几篇,缺乏基本的事实和论据。
首先该文称,IDC有关微软的报告是微软花钱委托IDC做的。一家商业性的公司委托权威的第三方调查公司来为自己所处的产业做调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微软可以依据这种权威性的报告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自己的市场和商业策略。如此有价值的报告当然要付钱了,估计付的数目还不小,笔者认为这恰恰证明人家微软公司已经是一家高度成熟的商业化公司,中国的公司或企业之所以没有发展壮大,就是忽略了某些市场调查和咨询对于自己决策的战略意义,这点我们不仅不应该作为抨击人家的理由,而是应该向人家微软来学习才是。其实不单是公司或企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某些国家性的战略制定都是先委托咨询公司前期调研分析之后作为依据之一做出的。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抱歉,忘记Linux是免费的了)
其次,该文写到,对待发展中国家,微软的思路是,“你看,我们的'生态系统'雇佣了你们那么多人,他们要靠我们吃饭”,言下之意是:“因此,我得赚点钱”。微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微软每赢一美元,微软的合作伙伴平均就要赢7.79美元”。微软以此游说各国政府的要员,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知作者的这些话想说明什么?难道这不是事实吗?(如果不是的话,希望Linux也拿出第三方的权威数据让大家看看Linux为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难道微软赚钱的目的不对吗?(微软最新的200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由于更多PC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视频游戏《光晕3》热销,微软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59.1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3%,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受此消息影响,微软股价在财报发布当日大涨10%以上,为此,微软的市值增加了大约300亿美元)此外,最新的美国《商业周刊》文章指出:以前,尽管微软公司业绩增长非常稳定,但是其股票却始终不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它在第一财季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已经改变了那种不受关注的状况。别告诉笔者,微软仅仅是靠垄断才取得这些的,因为稍有常识和看看自己电脑桌面的人是都不会相信的。
第三,该文引用中称,10月19日,美国《信息周刊》发表文章,题为“Microsoft says its software 'Ecosystem' Employs 15 Million”(微软说:它的'生态系统'雇佣了1,500万人),为10月22日微软宣布向欧盟“低头”,做了事先的“铺垫”。该文指出,“当前,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对微软的商业(实践)活动进行密切监视(close scrutiny)的情况下,微软兜售(touting)这项新研究”。10月18日,美国《计算机世界》发表文章指出:“这些数据可以被微软用来作为在第三世界扩展业务的炮弹(ammunition)”,“在那些地方,微软软件产品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但是,那是在盗版的基础之上”。在此,仍然不明白作者引用这两家刊物评论的意义何在?首先,微软把权威的调查报告作为论据,证明微软存在和壮大的价值有何不妥吗(不像Linux缺乏权威第三方的调查,不顾市场的事实而自吹自擂)?其次就是该话的引用是想说,盗版增加了Windows的影响力和销量,那笔者想问的是,盗版是微软的错吗(那是微软的损失呀,如果没有盗版的话,微软的收入会更高的)?这正是美国的《计算机世界》在侧面抨击第三世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呀!目前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焦点之一就是咱们的盗版。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就算是盗版,也总要花钱吧,总比免费的贵吧,那为何用户依然不去使用免费的Linux而情愿去花钱买盗版的Windows呢?这就像是买DVD,凡是盗版最猖獗和数量最大的,肯定是最火、最受欢迎的影片,难道不是吗?当某种东西沦为免费,而用户依旧不买账的话……
与免费的Linux相比,Windows新操作系统Vista的销售数量一直在增长。微软公司近日称,公司目前已经出货了8800万套新操作系统副本,这个数字几乎是XP发布后同期销售数量的两倍。Vista的强劲销售业绩帮助微软击败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并提高了微软新财年余下时期的增长预期。微软公司财务总监Liddell将Vista的旺销归功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强劲销售状况,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反盗版措施和软件正版计划。种种事实表明,不但在已有用户中,微软的Windows增长强劲,就是在新兴的(应该是Linux的重点)市场,Windows也没给Linux留下任何机会,同样是攻势迅猛,而正是由于打击盗版和使用正版,在帮助当地国家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微软获得了更大的商业收益。按我们经常说的话来形容,就是微软为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难道不是一个最佳的商业企业所追求的吗?
第四,该文认为,欧盟的判决极为清楚地表明:微软的所谓“生态系统”,不是在推动着技术创新,而是阻碍了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软件产业。微软的“生态系统”,担当不了这一重任。大力发展Linux(生态系统),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首先说微软的“生态系统”阻碍创新没有任何的论据,先不说务实的,微软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事实,就说务虚的,权威报告拿出来呀,也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下Linux的生态系统什么样和Linux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然后和微软对比一下,可惜的是Linux虚实全无。这足以证明Linux到今天仍旧没有形成生态系统,却还是在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其次笔者也希望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产业,但要把它变为现实,不是靠避重就轻,找客观去抨击人家,而是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创新。(是实在的行动,而不是嘴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软生态”阻碍技术创新》一文很是软弱无力,从某些方面甚至有“乌龙球”的味道,看来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Linux依旧没有找到商业的感觉,还在自己的“世外桃源”自我陶醉,如此下去,Linux的前途在哪里呢?(尤其是咱们中国自己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