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SDN
2014年10月19日,第九届中国Linux内核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举办。作为中国Linux内核领域里最高规格的技术盛会,此次大会由AKA、Intel、清华大学、IBM、富士通南大共同发起。大会秉承AKA阿卡社区一贯的自由、协作、创造的技术理念,历经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今年已经是第9届。
大会以“自由、协作、创造”为理念,以开源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使命,鼓励中国Linux内核开发爱好者不断攀登技术的高峰,在交流和研讨中共享资源,携手进步。在大会组织者和广大社区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为广大社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与前七届大会相比,2014年的大会在继续专注技术主题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了来自社区开发者的建议,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长足的创新。
此次大会的举办,希望为开源社区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汇聚更多的Linux内核精英为开源事业做贡献,并将积极与国际开源社区接轨,参与和组织更多的国际开源项目。
上午09点05分,大会正式开始。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邱善勤首先致辞,在发言中,他表示国内开源社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最活跃地区,开源软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开源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在不断加强与Linux基金会、Linaro、OIN、OpenStack基金会、UBUNTU社区、LPI、OW2等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同时,积极推动国内企业与国际开源组织合作,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在接下来的致辞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表示,Linux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的现实选择,在获得大规模应用和部署的同时,Linux平台正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同。五年以来,国内Linux开发者从数量和质量均都有了飞速的提升,并获得国际社区的广泛认可。
他认为,Linux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开放、公开、公平的系统平台,也开创了一片取得突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空间。回顾整个IT业界走过的5个阶段:从半导体到芯片,芯片到PC,再到硬件,再到软件,现在是软件走向了互联网,可以看出互联网为Linux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可以说,“分享与协作”的理念,是IT领域,特别体现在Linux内核领域,是技术传播与发展的灵魂。
在上午的议程中,来自Intel、Fujitsu、IBM的多位技术专家,围绕Linux内核开发的技术趋势,与各位参会者进行了分享。
Intel核心系统开发、开源技术中心总监Mauri Whalen演讲的主题为《Linux Kernel, Intel and China》,他表示英特尔和中国在开源领域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Linux内核的发展,为进一步展现Intel架构、特别是Intel Xeon处理器E7和E5系列优势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中国的Linux开发者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着发表演讲的是来自Fujitsu的武内,他分享了《Btrf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对Fujitsu在Linux内核开发方面的背景、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未来趋势等进行了阐释。他们表示,Fujitsu的Btrfs文件系统是针对开发需求所设计的系统工具,利用独有的清洗技术,它可以支持大部分的扩展及故障修复需求。
上午的第三位演讲者是来自IBM的Linux技术专家杨伟,他对SR-IOV技术及Power架构技术进行了讲解。他介绍称,作为一种基于硬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SR-IOV技术可提高性能和可伸缩性。而IBM的Power系列产品,则借助于这些解决方案,为工作负载优化解决方案,通过领先的性能和更高效的系统优化,提高了Linux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午的议程在两个分会场展开,其中,在报告厅主会场,来自新浪的林晓峰、Intel的Mark Gross、Fujitsu的汤晨,小米的朱辉等技术人士,分别针对安卓领域的Linux内核开发、Linux内核和QEmu中的内存热插拔、Buddy系统中CMA的实现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第二会场则在清华大学FIT楼多功能厅展开,来自IBM的Li Zhang、Intel的王睿、阿里巴巴的董昊、华为的龚磊等技术专家,分别围绕KVM在Power中的作用、IRQ Domain与x86架构、支持资源隔离的高效IO调度器、NFV场景虚拟机隔离部署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下午16:50,在参会者与各位Linux内核技术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之后,此次Linux开发者大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