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持多工作区。
windows下开多个程序多个窗口后,任务栏就不够用了:3个程序开发软件,2个“我的电脑”,2个word文档、1个excel文档、1个浏览器,已经有9个窗口很挤了;再打开点别的,看着就累。“窗口分组”也很烦,你得点击窗口组->查找想要的窗口名称->点击。
试了一些“*多桌面*”的软件,速度快的(免费软件)不稳定,经常出些奇怪的毛病(包括Microsoft PowerToys for Windows XP的Virtual Desktop Manager,也许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是用盗版的代价);稳定的软件(商业软件破解版),在我的机器上速度不彰。
Linux对“*多桌面*”的支持早就有了:常见的窗口管理器都支持多工作区,常见的Linux发行版都会有常见的窗口管理器,所以装上Linux就有了多桌面。稳定,速度快,根本勿需找个破解的“*多桌面*”软件。
3个程序开发软件放在第一个工作区,4个文档放在第二个工作区,第三、四个工作区随便放什么都行,窗口浏览器随便开,终端设置为所有工作区可见,每个工作区的任务栏最多六七个窗口,再也不挤了,爽!
2,定制桌面安全、方便。
我喜欢定制自己的桌面,我喜欢换肤。用过StyleXP、WindowsBlinds、IconPackager、ObjectDock、CursorXP,很好看,但是机器本来就不快,开了这些程序更慢。可能因为装的StyleXP的那个破解版的问题,也许是我设置错了,有一次设置之后,如果不开StyleXP,窗口乱了,控制面板里一塌糊涂。后来重装系统,OK了,再也不装这些玩艺儿了。
由于windows不开源,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只能参考M$公开的技术文档,所能达到的可靠性──是否能够卸载干净,是否能把系统恢复到安装之前的状态──跟开源软件相比,呵呵。有时还不得不crack一下theme.dll或系统配置文件什么的,加上用的一般都是破解版,想玩就得赌一把了。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好比家装公司,换肤好比装潢,M$提供的房屋结构图、布线图等有关房子的资料有限,家装公司有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变更房间结构(修改系统文件)、重新布线(修改配置文件)。破解软件相当于把正规家装公司的技术照搬一套的小公司,可是对装修不一定知其所以然,如果把房子的承重墙敲掉了导致房子倒塌(系统文件没有正确破解,系统无法启动)或者供电供水出问题(配置文件被错误修改,出现奇怪的问题),你只能怪自己贪图便宜,重新买套房子(重装系统)。很可惜,我不是高手,又把希望寄托在破解软件上,赌输了只好重装系统。
Gnome、KDE、fluxbox(不一一列举了),都支持换肤。控件、窗口边框、图标、登录界面、鼠标都可以换。好不好看、可以把桌面装修成什么样,不妨到www.gnome-look.org、www.fluxbox.org/themes.php等网站看看截图。如果还不满意,可以修改下载下来的主题文件,或者仿照着自己写一个,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有一点很好:不用修改系统文件(xxx.dll,注册表………),不用装破解软件,不用担心换肤不成换了操作系统。
3,热键统一(仅限于偶使用GNOME2.12的经验)
我很讨厌IE开一个页面就得开一个窗口一会儿就把任务栏挤得满满的,所以喜欢开标签的程序,以前一直用Mathon。后来转到Firefox阵营,进Linux后也一直用Firefox,Alt + n(n=1,2...)在标签之间切换用得爽。偶然发现在gedit(Linux下的文本编辑器)中切换标签也是用Alt + n,gnome-terminal(GNOME的终端)也是如此。
学了vim后,很喜欢查找的“/”键,比Ctrl + f方便多了。很偶然地发现在Firefox中查找也可以用“/”键,现在看java doc基本上已经不用鼠标了,“/”键能快速而准确地定位。例如想看Calendar类的getActualMaximum(int field)方法,Firefox显示api的index.html后,输入“/ + java.u + Enter”定位到java.util包,输入“/ + ca + Enter”定位到Calendar类,输入“/ + geta + Enter”就定位到getActualMaximum(int field)方法了,不再需要在三个frame中拖滚动条用眼睛去找。这个功能也影响了我的上网习惯,只要页面上有英文字母,我都倾向于用“/ + Tab”定位到想开的链接上,“Ctrl + Enter”新开一个标签打开这个链接。
Ctrl + w关闭标签或窗口(Firefox, gedit, nautilus, bluefish, gthumb, gaim, Acrobat Reader, gimp, OpenOffice, Eclipse),Ctrl + q退出程序(bluefish, Acrobat Reader, Thunderbird, gaim, OpenOffice, gedit, gimp),Ctrl + o打开文档……
我只对常用的几个程序的热键熟一点,其他程序没有注意过,可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错误地”将一个程序的热键用到另一个程序中却发现有些热键是通用的,我不用特别地去记这个操作这个程序用哪个键那个程序用哪个键。也许开源软件开发者都特别留意了常用热键的设置,商业软件Adobe Reader也遵循这些热键,不搞特殊对用户多方便啊。前几天发现Firefox用“Ctrl + l”能定位到地址栏,跟nautilus一样。偶尔摸索到这样的trick也是一种乐趣:-)
4,友好的滚动条。
像Eclipse这样的开发工具主窗口内通常有很多子窗口,每个子窗口里都有长长的内容,需要拖动滚动条才能看到没有显示出来的内容,使用滚动条是家常便饭。把指针定位到滚动条按住左键上下拖动多麻烦啊,我喜欢使用鼠标滚轮。问题来了:windows下只有一个子窗口处于焦点,只有这个子窗口能用鼠标滚轮,如果要滚动另一个子窗口的内容,得先点击那个子窗口让它处于当前焦点,然后才能使用鼠标滚轮,可是这个点击通常得比较精确,不然在按钮多窗口小的子窗口中容易点到不该点的按钮上。
开两个文档相互参照时也是这样,看另一个文档一定得先点击再滚动。
难道不能鼠标放在哪个窗口上就让这个窗口自动获得焦点然后可以用鼠标滚轮吗?呵呵,这个问题我没有多想,也没去找鼠标驱动或其他软件试试,因为我转到Linux下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5,新的感悟
为什么电影里显示器上的操作系统多数是Unix/Linux、苹果、不知名定制系统,只见过一次DOS却没看到windows呢?为什么电影里的计算机高手都是在终端下敲字符完成任务,他为什么不用有按钮和文本框的程序呢?(职业病:-p)
为什么小时候玩积木照着图纸搭汽车几次就腻了,后来用起子凿泡沫一下午凿出个有轮有门还有天窗的汽车乐了几天?
为什么当初用Word写论文时常被“WYSIWYG”所吸引然后花了更多心思去排版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弄得看上去很美然后感觉良好,很多同学也这样呢?
为什么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的是windows,大家装上了星际想连机对战却不会组建局域网,参考了杂志上的专题文章才组好?
为什么大学时创建学校网站的牛人是喜欢Slackware学微生物专业的,通过他考核的建站成员只有一个是我同学而其他成员都是学非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牛人毕业就当了CTO,而我毕业后还在愁工作在何方?
为什么当初学习Java的时候觉得JAVA_HOME、CLASSPATH、CATALINA_HOME这些环境变量不可理解呢?为什么已经有了Eclipse、JBuilder这些非常方便的IDE,老手仍建议新手学习时坚持用文本编辑器写代码在终端下编译、运行程序?为什么当初看见*.properties、server.xml觉得高深莫测呢?为什么现在开始学Java的毕业生也跟我当初一样无法理解这些问题呢?为什么同事每次配置Eclipse时都烦各种选项呢?
时常解决了用Linux遇到的一点小问题之后脑子里冒出这类以前想过的“为什么”,看法与转向Linux前大不一样了,于是不自觉地反思大学里在windows下的四年做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偶然会想到一些自己与牛人的差距之处,惊觉态度上的差异导致眼光、行为与结果的差距,然后看到自己和同学走过和正在走的泥泞之路。还会回味牛人面试我那道证明勾股定理的程序题,上一次自己觉得满意的解法总能发现不足,对程序设计总会有新的理解。
时常看到问题、思考、找解决办法,一来生活有了活力,二来清楚自己有所不知反而觉得更踏实(嘲笑一下自己以前觉得“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好像我都会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终归是自己造成的,不能怪windows。不过Linux似乎无形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我去思考、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喜欢Linux,相见恨晚。
abrahamgx 于 2007-04-06 11:56:48发表:
噢?FC6装在机器上也很慢?
我有时候用knoppix的liveCD,在256M内存上跑的很挺快呢,还能上网聊QQMSN。就是对中文支持的不好。
Linux85fan 于 2007-04-06 00:22:58发表:
装吧,早晚得装的。我也用FC6,不过感觉不是很好用啊。
abrahamgx 于 2007-04-04 20:23:10发表:
呵呵说得我心动了。。。我现在是在VM上装的FC6,毕竟虚拟机很慢,现在被你说得想直接在硬盘上装linux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