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易用性”是个很著名的术语,但也是个很糟糕的术语。
它的出发点不坏:软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但是那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如果你终生都是做文字工作的,那么你理想中的字处理器应该是速度快、功能强大,可以让你耗费最少的精力而取得最大的成果,简单的快捷键和非鼠标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如果你很少做这些文本编辑的工作,平日也就是偶尔写封信之类,那么你肯定很厌烦去记忆那些快捷键,你需要的应该是那些可以用鼠标戳戳点点的菜单和工具条们。
显然,面向第一种用户的软件不适合第二种用户,反之亦然。既然用户们各有所需,那么软件又何谈“易用”呢?显然,“易用性”这个术语属于取名不当,它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易用性”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现在,在一些文章中把它定义为:“软件对于没有那些没有使用经验的用户而言,它的合用程度。”就是这个定义,它让一些垃圾但又很为大家所熟悉的软件也混入了“易用”的行列。
在那些最“易用”的文本编辑器或字处理器里,你用‘Ctrl-X’或‘Ctrl-V’来剪切或粘贴一些文本。虽然这么干,一点都不直观,但每个人都习惯了这些组合键,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组合键就“易用性”好。
但是有些人跑到Vi里,发现‘d’键就是剪切,‘p’键就是粘贴,但它们被认为是‘易用性’很差,因为很多人都不大习惯。
到底哪一个更易用?当然是后者。
在你当前正在处理的文档中,你使用‘Ctrl+X’来剪切一个单词,怎么操作?(不要使用鼠标)
将光标移到单词开始的字母上,然后‘Ctrl-Shift-Right’选定这个单词;
‘Ctrl-X’剪切。
那么,Vi怎么做呢?‘dw’即可。
要是让你使用‘Ctrl-X’接连删除5个单词,怎么操作?
Ctrl-Shift-Right
Ctrl-Shift-Right
Ctrl-Shift-Right
Ctrl-Shift-Right
Ctrl-Shift-Right
Ctrl-Shift-Right
Vi怎么搞?‘d5w’就可以。
显然,Vi的方法更爽,也更直观:‘X’和‘V’对于‘Cut’和‘Paste’而言毫无意义相关性,而‘dw’则可认为是‘delete a word’的简写;‘p’则可以表示‘put it back’。Vi的方式无疑是先进的,但是它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因此它就背负了‘易用性’差的恶名。
很多人毫不讲道理,认为只要像Windows那样的交互方式就是‘易用性’高的。事实上,Linux必须要做到与Windows不同,方可以超越它,如果只是一味迎合Windows用户的习惯,模仿Windows,那么Linux只能成为一个免费的WinXP而已。但也正因为Linux与Windows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许多不明就里的Windows用户提起Linux就皱眉头,说:“Linux太不好用了!”
我们要时刻牢记:易用性不等同于你所习惯的。尽量尝试那些可以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的工具吧,虽然它们的工作方式不是你所习惯的那样,但只要你能把自己当成新手开始学习,很快就会熟悉它们,体会到真正的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