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dchwlinux 于 2010-2-17 11:35 编辑 [/i]
linux下的live版本很多,不过大多数是基于debian或ubuntu的。而slax则是一个基于slackware的live版本。
首先说下slackware。Slackware是一个很特殊的linux发行版。它默认既不使用rpm包也不使用deb包,而是使用一种编译过的.tgz包。既然是编译过的包那么应该也是存在依赖关系的。但是slackware的软件安装程序installpkg和removepkg安装的时候是不考虑依赖的!安装的过程只不过是把软件包放到相应的位置罢了。它力求保持Unix的风格(大部分软件都是准绿色软件,解压后就能用,Mac也是这样的。)slackware的态度是使用者应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程序不自动考虑依赖。当然现在有一些第三方的项目来帮助slackware自动处理依赖,如swaret、slapt-get等。这就要求使用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slackware由于管理软件太特殊,本身的软件库似乎又太少,所以出现了rpm2tgz、makepkg、src2pkg(这个出现的比较晚,不知道和makepkg有什么区别),当然checkinstall也可以做tgz包。这种方式的好坏笔者不多加评论,凭个人喜好。
接下来就说下slax吧。slax这个live版本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安装、定制。它是专门的live版本。在它的官网(www.slax.org)里提供了大量的模块,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和喜欢的模块。livecd默认大小200M,KDE环境,集成glibc,gcc,没有gdb,理论上可以自己编译软件。但是默认是英文版的,需要下载中文模块。我加的模块有:
slax2hd:8K的slax安装脚本,可以把slax安装到硬盘里。但是有一些小问题:vi连接失效、分区不能自动挂载。推荐slax2hd-for6.1.2,我改的,在slax2hd里只加了两行代码。不过安装过程全英文。安装耗时10分钟左右。
zh_cn-locale:这个是语言包,并提供fcitx输入法,比另一个Input的模块好。搜索fcitx即可找到。
kdbg:因为没有gdb所以安装的包,是通过搜索gdb找到的,不过安装后仍没有gdb命令,对此模块持观望。
src2pkg:听说很好用,我特意安装的软件不多,保留备用而已。
debian package tools:默认模块中含有rpm工具,没有dpkg工具,此工具通过搜索dpkg找到,安装后可使用dpkg命令,可以用dpkg --help查看帮助,man手册没有了。备用。
vim7.2:解决终端显示中文正常但是vi中文乱码问题。搜索vim找到7.1和7.2。7.2大小5M+,7.1大小6.77M。尽管7.2为试验版本,但是推荐。因为vim有一个帮助工具vimtutor,7.2可正常显示中文,7.1则乱码。
还有一个linux-live的脚本,它的功能是把你的系统制做成livecd。模块版本6.2.9,安装后找不到命令也没有相应的菜单。到官网www.linux-live.org下载最新版并安装,只试过一次,结果死机了,以后就没试。最新又多了个liveClone的模块儿,没用过,基于linux-live。因于网吧、公共机房的驱动防火墙等原因,vm和win无法共享。所以就没怎么研究。因为我只是用来学习C语言,所以没有研究太多的模块,只是按需选择。
Slax在模块层面上是可以定制的,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改进模块。在官网上点击Build Slax,删除默认模块里不需要的模块(移到相应模块会出现红叉),然后点Add more modules,找到自己想要的模块,点击右边的add to build,选完之后再点击Build Slax,你所选的模块就全在这里了。注意不能有缺少依赖的红色提示出现。选好之后先别急着下载。如果你选的是默认的模块,那请直接到Get Slax里下载Slax6.1.2。如果你选的不是默认的模块,我建议你下载只含Core这个模块的iso(56M)然后其实的全下模块,而不下iso。(2010年2月更正:现在已证明,无论如何不要下载分散的iso,一个56M的Core也不行)(迅雷在识别iso的时候可能不能识别订制的iso,可以用浏览器下载。【2010年2月更正,接上:用浏览器下载一个Core的iso也是奇慢的,比下载200M的iso花的时间还长。总之千万不要再build slax里下iso】)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去掉一个默认模块,那先下载完整的,然后解压,把slax/modules里不要的那一个去掉。反正总的原则是,不要下载大量定制模块组成的一个iso。(2010年2月更正:一个模块组成的iso也不要下,时间啊!)因为默认的Slax6.1.2是一个现成的iso,下载速度不是很慢。但是一个定制的现成的iso文件是不存在的, 那样的组合太多了。所以下的一个定制的iso文件实际是在下N个文件,而且下载过程中还要制作组合成一个文件。这对Slax服务器和本地机都是相当耗资源的。笔者曾经因为这么做而被警告在增加系统负载,并被罚一小时不准下载。
制作模块的步骤是这样的,下载tgz包或转换成tgz包,然后在一个临时的空目录下安装软件:installpkg -root /tmp/mylzm/ abc.tgz。这里-root表示将/tmp/mylzm作为根目录,也就是说abc.tgz安装在/tmp/mylzm/下的文件结构和根目录下是一样的。然后cd /tmp/mylzm,对软件进入修改,如删除不需要的man手册和doc文档等。然后dir2lzm /tmp/mylzm abc.lzm。这样一个模块就做好了。模块安装其实就是把lzm包解到/目录下罢了。因为后加载的模块会覆盖原文件和前面的模块,所以自己写的源代码来制作模块时也要有一定的规则,包括最好取个字母顺序靠后的名字等。
如果下载的是iso+lzm的话,要在本地电脑上做一个iso是非常简单的。最关键的是linux和win下都能做。一两分钟即可完成。把iso文件挂载复制或解压到一个空目录/tmp/tmp,进入/tmp/tmp/slax/modules目录里增减lzm,然后运行make_iso.sh或bat。linux使用脚本就不说了,我说下在win下:开始----运行(或Win+R),输入cmd,然后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make_iso.bat yourisoname.iso。这里有一个盘符切换问题。Slax的说明文件里是在C盘,可是C盘太紧张了,如果你想切换到D盘,请直接输入d:,而不是cd d:\。这和linux不一样。进入D盘后才能cd。dir相当于ls。
下面说下我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A、汉化:安装zh_cn-locale模块即可。安装后可以做一些小调整(这些调整重启后会消失)。我做的有:
(1)在K菜单----控制中心----“区域和辅助功能”里找到国家/地区和语言,先添加语言(add language)----Other----Simplfied Chinese。然后再选国家/地区。因为东亚的东字笔划是所有地区中最少的,所以排在第一位,中国在东亚排第一位。这样好找。选好后发现默认没有英语,再点添加,加上英语,现将中文上移(Move Up)即可(其实是需要重新登录的:K菜单----注销----结束当前佳话)。
(2)再选键盘布局,添加china,其它的全删,这样的结果是键盘布局的小图标消失了。
(3)前两个其实也可以不改,不过最好改下时区。在终端里输入timeconfig,选No,敲一下A,然后按pagedown快速移动找到Asia/Shanghai。这样改比在控制中心里找省眼神。此项的修改起因于网吧的时间不准,我就在baidu上搜索“beijingshijian”,结果出再的结果相差几个小时,因为默认的时区是美国的。
其实我一直想找到这三项的配置文件,把多余的可选的键盘布局也删掉,然后把zh_cn-locale模块改一下,不过还没完全搞明白这三个的文件。
B、slax2hd的说明。这个安装脚本很简陋,可以进行分区,但是安装过程中只格式化swap和/分区。引导程序只有lilo。如果你想要/home、/var单独分区,或者使用grub需要手动完成。最可怕的是添加用户的配置工作都要手动建目录(useradd命令应该没问题,可能是/home目录的权限问题导致新用户家目录无法建立,我一直在root下,没用过普通用户)。注意:安装到硬盘后的slax是不能安装模块的。
C、vi编辑器中文乱码。这个可能是因为vi缺少语言包,语言包我没找到,但是vim模块里有,而且7.2比7.1好。另处,第一次使用vim或vimtutor里,不知道为什么要多用一次:q命令才能退到文件里。
uiyte 于 2009-12-17 00:10:32发表:
只了解
domens 于 2009-12-16 21:28:37发表:
早听说过它,但一直没用,有机会试试
chenzhouyu 于 2009-12-16 17:10:58发表:
路过看看
hantu 于 2009-12-16 13:09:23发表:
slackware13竟还带上kde4.x,更不喜欢了. 所以用slackware时我一般会用xfce,但kde3.5.x也是不错的.
shampoo 于 2009-12-16 12:41:11发表:
幸好没有GNOME否则我会更生气!
1.3G当中,KDE竟然占了570MB,将近一半!
既然GNOME与KDE我都不爱用,还是选Slackware了!呵呵。
hantu 于 2009-12-16 11:29:52发表:
我非常喜欢slackware,但不喜欢的是大神没有为它备好gnome.
ksoeiyrt 于 2009-12-16 09:23:25发表:
早知道有这个版本
shampoo 于 2009-12-16 09:18:55发表:
十年前我也是拿Slackware做LiveCD,但没有也不能如此复杂。
我的用户都非常低阶,清一色为电脑文盲,
所以必须一开机就是中文画面。
惨淡得很,卖得非常差,拼不过微软,不到半年就跟Linux说88,不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