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way 192.168.11.1 --nameserver 202.96.134.133
多网卡的机器稍微复杂一点,本文就不介绍了。
第27行指明了系统验证用户的方式。本文用的是缺省Shadow密码,MD5 方式加密,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第28行把自定义的防火墙关闭。因为安装Red Hat时用的是ipchains 防火墙,因此笔者建议安装以后采用iptables防火墙。
第30-33行是关于X-Window的配置。意思是使用系统自动侦测的配置。Linux一般都能正确地检测到显示卡和显示器的型号。
第33行的意思是以GNOME做为缺省的窗口管理器,颜色为16位色,屏幕分辨为1024×768。如果在末尾加上“--startxonboot”,就是开机后X-Window登陆。
第34 -37行指明了安装时候选择安装的软件。前面有个“@”符号代表一组RPM包,每组包将安装的软件列表,这样软件可以在Red Hat第一张安装光盘中的Redhat/base/comps 文件中找到。如果一个组都不指定,则会安装Redhat/base/comps文件中的Base组合,也就是最基本的一些RPM包,如Sendmail 等。写一个@Everything 则是完全安装。第37行中有单独安装了lynx的RPM包。
第38-39行的%pre表示安装之前执行的命令。
第40-41行%post以后代表安装之后将要执行的命令。第40行执行了一个简单的命令。
最后的工作是把写好的ks.cfg 拷贝到软盘上:
cp ks.cfg /mnt/floppy
笔者在Windows 2000下安装了VMware,在虚拟机上用光盘安装Linux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光驱的速度非常慢。因此又在Windows 2000下安装了Server-U FTP服务器,然后在VMware下进行Kickstart安装,结果速度非常令人满意。另外,也可以用Omni-NFS在Windows 2000下实现NFS Server的功能,使用NFS安装。
善用Kickstart安装中的%post 命令,就可以直接配置好服务器。
Kickstart安装是学习Linux的重点之一,在Red Hat RH133培训课程中,就有Kickstart安装的课程,但这方面的中文资料一直都比较少,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介绍的内容也适用于最新的Red Hat 8.0。
lixinbiao 于 2009-09-15 10:22:47发表: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