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中国开源主席陆首群谈上网本PK智能手机等

发布时间:2009-01-31 21:12:24来源:红联作者:xlniva
  来源:IT商网

  有人说早期的上网本配Linux操作系统,早期用户是小众消费者,上网本只是作为他们的“玩具”,现在上网本已进化到要适合多数人进行上网活动与相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要对核心应用业务和市场定位进行分析,对各种上网本用户进行细分,并提高上网本的档次和性价比,这时需要更换Linux操作系统而配Windows操作系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去年年中,我就在Intel的一次会议上指出,Intel与有关厂商合作推出Netbook和MID,一开始就同时配用WindowsXP(简化学生版)和Linux操作系统作为起步,我当时说Intel是“脚踩两条船”,这决不是像有人说的对Linux先用后弃,或对Windows在以后升级时才采用。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 陆首群

  去年4季,全球PC出货量罕见的同比下降0.4%,处于排头兵的PC厂商的出货量有升有降,如:惠普升、戴尔降、宏?升、联想降、东芝升……等;专家们预测,今年全球PC市场将出现负增长的形势,其中台式机的消降大势已定,笔记本电脑仍维持增长(出货量将首次超过台式机);上网本(Netbook)是最近横空出世的一种低价笔记本电脑,在全球蔓延,销售火爆,是笔记本电脑增长的主要动力。上网本的问世,对微软或开源,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是福是祸?!尚待分解。

  2007年10月,华硕发布EeePC(7?屏)低价笔记本电脑,后来被追认为上网本(华硕在不经意中发布了首款上网本);其实“上网本”是2008年4月Intel提出来的概念(为大家所认可)。现在上网本已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在华硕之后,宏?、联想、戴尔、惠普等全球前十家主流PC厂商均相继推出多款上网本;中标软件、长城计算机与Intel合作已向市场推出Linux上网本;有关上网本的核心应用、市场定位、用户细分、技术规范、商业模式等,还在探索发展中。

  目前流行的上网本是采用Intel凌动(Atom)处理器(芯片制程线宽:45nm,功耗低:小于3wTDP,体积小、轻薄,速度快,成本低;我在去年年中Intel的发布会上曾指出,在处理器芯片方面,Intel的竞争者不少,如VIA、NVIDIA/ARM、AMD等均是),具有优良的上网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上网、下载、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多媒体应用、网络活动、网络游戏等),另外它主要追求基本功能(即一般功能较为简单,定制),7?-10?屏幕(尚在探索12?或更大一些屏幕),支持无线(WiFi)或宽带接入,配置USB接口。上网本问世仅一年左右,去年全球出货量即剧增至1500万台(约占整个PC市场的5%,整个笔记本市场的10%);专家们对今年的出货量预测约为2000-2200万台(增长率为30-50%,约占整个笔记本市场的13-15%)。

  上网本PK微软

  有人说早期的上网本配Linux操作系统,早期用户是小众消费者,上网本只是作为他们的“玩具”,现在上网本已进化到要适合多数人进行上网活动与相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要对核心应用业务和市场定位进行分析,对各种上网本用户进行细分,并提高上网本的档次和性价比,这时需要更换Linux操作系统而配Windows操作系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去年年中,我就在Intel的一次会议上指出,Intel与有关厂商合作推出Netbook和MID,一开始就同时配用WindowsXP(简化学生版)和Linux操作系统作为起步,我当时说Intel是“脚踩两条船”,这决不是像有人说的对Linux先用后弃,或对Windows在以后升级时才采用。

  在推出上网本时,由于采用体现低价战略的Linux上网本所带来的挑战,给配置微软Windows的上网本产生了不得不降价的压力。一般来说,预装WindowsVista约100美元(折人民币约600元),预装WindowsXP约40-50美元(折人民币约250-300元),在国外预装Linux约5-10美元(折人民币约30-60元),在国内预装Linux约5-10元;微软配上网本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XP(简化学生版),约5美元(折合人民币30元),而微软宣布的超低价只有3美元(折人民币约20元)。去年全球上网本出货量约1500万台,其中配Linux的约占30%(约450万台),配WindowsXP的约占70%(约1050万台),配Linux的上网本的出货量是“小头”,而配Windows上网本的出货量是“大头”,但“小头”的“杠杆作用”撬动了“大头”,造成了全面压价的局面。微软去年(财政年度)3季的营收仅上升2%(业绩不佳),全球股票下跌41%,微软遭受了“重创”。国外有人分析,这是上网本(Netbook)或小电脑(SmallLaptops)全面压价给微软带来的后果,这样上网本对微软的经营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有人说,微软即将推出Windows7,可将这个操作系统来配置高档Netbook,我认为这是很不现实的:(1)配置Windows7的费用将很高,超出了普通上网本消费者用户可接受的程度,这时决不可能采用低价或超低价来对付;(2)目前即将发布的Windows7并未按微软原来MinWin计划的目标实行瘦身、简化,其正常运行的内存空间还很大(约为2GB,与WindowsVista差不多),不适合用于上网本。

  上网本PK开源

  去年以来,上网本已在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虽然Linux的上网本只占30%,应该说这已是一个很好的、较为平衡的结果;对Linux来说,不必苛求100%,能实现30%,为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并为用户满意就很好了,这也是发展Linux的基本思路。

  众所周知,Linux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在桌面(即主要在台式机),发展的难点在于第三方驱动与应用的开发、支持还跟不上(要达到微软Windows桌面的水平难度很大)。目前全球Linux桌面系统的开发,以及攻关、协作正在抓紧进行之中,但还停留在社区开发阶段,如:Ubuntu、Slackware、Debian、Fedora、OpenSuSE、PCLinuxOS、Arch等均已开发了社区版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距成熟的Linux桌面产品的应用尚有距离。上网本可取代相当部分桌面电脑(台式机或普通笔记本电脑);它只要求具有优良的上网功能,而对其他功能它只追求基本功能,即对一般功能要求较为简单(定制),因此开发上网本要比开发全面的桌面系统要容易得多,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互联网是以开源技术为主导的网络平台,网络活动是在该平台上进行的,开发上网本的上网功能,对Linux上网本来说是其天然优势。Linux在上网本上,即使在高档的上网本上要站住脚,完全是有条件和优势的;可以说上网本是Linux通向桌面系统的“加油站”,或者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Netbook PK MID

  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也是一种超便携PC,其屏幕为小屏,即4.5?、6?屏(触摸屏),它也采用Atom芯片处理器,可放在口袋中。中科红旗、WindRiver、百姿科技、Ubuntu与Intel合作推出或即将推出配Linux的MID,中科红旗并与明基、爱国者、日立、联想等OEM厂商合作,开始在国内外销售MID。

  英国一家杂志《PCPro》刊出“评2008年全球十大失败科技产品”的评论:“受微软和Intel大力推广的超便携MID为全球十大失败科技产品之一,而该杂志同时也说:“但上网本却受到用户热捧”。我曾指出:配Linux的MID在国内外一些地区也受到欢迎,所以MID是否形成气候,尚需拭目以待;有人说,MID与智能化手机靠近,作为电脑显示屏太小;也有人说作为诸如汽车的GPS应用,MID比较合适,因此,我想关键还是MID的核心应用是什么?市场定位在哪里?开发商、制造商或发行商对此要作出明确的界定。

  链接阅读:智能手机PK上网本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超便携上网装置将有越来越大的需求,上网本与智能手机都企图从中分一杯羹。你会选择哪一样?本期,我们将它们从6方面进行大PK,看看究竟是智能手机强大,抑或上网本更厉害。

  文/ 记者 梁红举 李光焱

  PK1: 概念界定

  智能手机:电脑化的手机

  “电脑手机专家”,这样的称谓,所指就是通常所说的智能手机。业内一般认为,使用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手机均被称为智能手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包括,诺基亚的Symbian、微软的WindowsMobile、苹果iPhone的MacOS以及最近风生水起的谷歌的Android。

  绝大部分智能手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电脑化倾向:除了通信基本功能,还拥有安装第三方软件的便利、能实现网页浏览、电邮收发以及IM聊天、处理Office文档并且拥有较普通手机更加出色的硬件性能。比如,NOKIA的N95、使用WindowsMobile6.1系统的三星i908E以及iPhone和谷歌手机G1。其中,微软和苹果本来就是移植了电脑操作系统。

  上网本:更像移动产品

  最早提出上网本和UMPC(超便携电脑)的是英特尔,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事业部总经理浦大卫表示,“UMPC不会全面替代手机。但是它会替代高端的智能手机。”浦大卫指出,“由于和智能手机面向的市场一致,因而UMPC将替代高端的智能手机。”

  最早火爆的上网本就是华硕的EeePC,但华硕CEO沈振来却明确表示:“EeePC并不是笔记本电脑,它更像是手机类产品----一种满足用户移动网络应用的细分产品。”可见,在华硕的心目中,EeePC不仅有电脑的功能,更多有移动终端的妙用。

  PK2: 便携

  智能手机:易用便携

  手机容易携带,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消费电子产品可以与之抗衡。尽管有手机用户抱怨智能手机的操作有些烦琐,但一旦你用上手之后,对智能手机的看法就会改观:可以顺利地与电脑同步、自由下载安装第三方软件实现特殊功能、可以大容量存储影像资料、运行速度更快等等。

  上网本:越轻或轻薄

  说到便携,虽然不如手机可以放在裤兜里,但现在的上网本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华硕EeePC还有点大有点厚重,那么刚刚上市的联想IdeaPadS9、S10只有约1kg的重量,尺寸比和真正的笔记本一样,放在任何地方也占不了多少空间。

  PK3: 网络应用

  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方便

  由于智能手机具备可扩展性、高性能的特点,手机用户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浏览网页、IM聊天、邮件收发等。并且,智能手机还可以直接购买软件、电影、音乐等服务。

  以目前最新的谷歌手机G1例,它内置了完整的Google搜索、Gmail邮件、GoogleMap等网络应用程序,用户通过WiFi或者电信营运商提供的网络,便能实现如同电脑般方便快捷的上网快感。在3G即将普及,HSDPA数据卡已经商用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工具。

  上网本:无线网络快速

  以最新的联想IdeaPadS9、S10为例,它们提供了4种网络互联方式:有线、WiFi、蓝牙、expresscard,这四种互联方式的组合,可以让用户轻松实现“alwaysonline”。最新的无线城市布局已经确定,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座中国最重要的城市,都宣布要在2010年底全面实现无线城市。无线网络是什么速度,手机3G网络是什么速度?不用比较吧。

  PK4: 通讯功能

  智能手机:随时通信收发自如

  与上网本相比,智能手机还具有最大的一个优势:其以通话、短信等通信功能为基础,从本质上看,智能手机还是手机。反观上网本,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携带轻便移动上网。但是还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收发自如的通信功能。

  “上网本也可以实现SkypePhone的通话功能。”也许有人会这样反驳。没错,确实可以。但是,你想象一下,谁能拿着一个屏幕有10英寸的大家伙在大街上走动打电话?更别说,实现这一功能还要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随时随地通话目前还是奢望。

  上网本:网络电话独树一帜

  通讯功能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在无线网络不普及的情况下,上网本明显逊人一等。但上网本与无线网络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伴相随会迅速占据移动生活的主要部分。

  网络电话在中国发展有些年头了,Skype、UUCall、KC虽然还没有火爆到随时在线,但已经深入民心,为什么?便宜!没有月租费,不用给运营商剥削,拨打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0.17元/分钟,比IP电话便宜20倍都不止。

  PK5: 价格

  智能手机:价格从来不低

  智能手机的价格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从来没有低过,尽管不少厂商开始推出面向低端市场的产品,但主流的智能手机价格动辄3000元~4000元,稍高一些就达到6000元级别,而部分顶级的智能手机的价格则会突破8000元。总体而言,知名品牌的明星产品如诺基亚N96、多普达TouchDiamond的市场定价格均超过5000元。

  上网本:价格像滑滑梯

  上网本发展只有一年多,从第一款上市时的2999元几经升级,性能不断提升,价格却在不断下降,现在10英寸最低的上网本价格也就1999元,性能不错、品牌响亮的上网本3500元也能买到,但就这价格还买不到一部好的智能手机。

  问题是智能手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上网本的价格却像玩滑滑梯,一路下溜。

  日前,CPU厂商威盛主导宣布“超移动联盟”成立,成员包括微软、SanDisk等多家厂商,宣称将批量生产1500元左右的廉价上网本,明年上市。

  PK6: 适宜人群

  智能手机:适合人群广

  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手机用户的青睐。在无线互联时代,手机作为一个平台,其整合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第一款手机设计者的预期。

  上网本:人人都可用

  上网本最早是为在校学生设计的,但没想到得到了白领和商务精英特别是“空中飞人”的拥戴。需要说明的是,上网本不只具备电脑的功能,它现在到以后都会一直是一个移动娱乐终端的概念,即使是老头老太太就是坐在轮椅上,也可以在户外看新闻欣赏影视作品。转载链接:http://xa.it365.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