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Linux面面观

发布时间:2008-08-06 10:05:09来源:红联作者:aacble
初识Linux桌面环境
强大的桌面集成环境是Windows垄断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的最主要原因,但自从Linux开始支持X-Windows系统后,它的桌面环境也逐步被个人用户所接受。下面笔者以Redhat Linux9(简称RH9)为例,介绍RH9中的桌面集成环境和简单的用户管理。
  在RH9系统中,用户常使用的有GNOME(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和KDE(K Desktop Environment)等桌面环境,RH9系统默认使用GNOME。
  一、GNOME桌面环境介绍  GNOME是一个友好的桌面集成环境,它包括面板、桌面、桌面工具、应用程序和一系列协议,提供了强大的图形驱动环境和丰富的配置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配置自己的桌面。
  ●GNOME面板  最下面的长条是GNOME面板,它包括面板程序、主菜单、任务栏、工作区切换器、快捷工具按钮栏。其中面板程序是放置在面板中的小程序,如面板右侧的时钟程序,和Windows系统托盘中的日期和时间功能是相似的。
  ●主菜单  点击面板左侧的“红帽子”按钮,弹出系统主菜单,它包含RH9系统中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和配置工具。它等同于Windows系统中的开始菜单。
  ●工作区切换器  工作区切换器可以使用户切换到其他桌面环境中,这样就可以拓展桌面的大小,用户使用的实际桌面可以是屏幕大小的四倍,Windows系统不具备此功能。
  ●任务栏  任务栏中显示系统前台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快捷工具按钮栏  快捷工具按钮栏提供系统中常用的一些程序的快捷方式,如终端命令行窗口、Web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它相当于Windows系统的快速启动栏。
  ●文件管理器  文件管理器是用来管理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它与Windows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非常相似。对文件和目录的操作也基本相同。双击桌面上的用户主目录(即以当前登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图标,就可以打开文件管理器。
  二、桌面集成环境的切换  Windows系统的桌面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RH9系统中提供了GNOME和KDE等桌面环境,而且它们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
  在主菜单中,依次选择“系统工具→更多系统工具→Desktop Switching tool”,弹出“Desktop Switcher”对话框(图2),如要更换为KDE桌面环境,在桌面列表框中选中KDE单选项,接着点击“OK”按钮,最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注销→重新启动”,重启后更改才能生效。
[align=center][/align]  三、创建新用户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用户要登录Linux首先要有个合法的账号,所以必须创建平常使用的用户账号。
  现在我们以root(管理员账号)身份登录RH9系统进行账户管理为例说明:在主菜单中选择“系统设置→用户和组群”,弹出“Redhat用户管理器”对话框,点击工具栏的“添加用户”按钮,弹出“创建新用户”对话框(图3),在“用户名”栏中输入用户账号名,然后在“口令”和“确认口令”栏中输入账号密码,其他的设置可以使用系统的默认设置,一般不需要手工更改。最后点击“确定”按钮。
[align=center][/align]  注意:要有管理员权限才能创建新账号。
  除了以上方式,还可以在终端命令行窗口中创建用户账号:点击GNOME面板中的终端命令行窗口快捷工具按钮,在“#”提示符下输入“adduser tjrao1027 -p 123wefg”命令,其中“tjrao1027”为账号名,“123wefg”为账号密码。
  小提示:为什么要创建新用户
  在Linux中,如果你以root身份登录系统,则可以对系统进行任何更改,包括对内核的重新编译,这样很容易造成对系统的损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创建另外的用户来进行日常使用,root用户只在系统维护、故障排除等情况下使用。
  四、RH9系统的注销、重启和关机  RH9系统的注销、重启和关机操作和Windows系统基本相同,在主菜单中点击“注销”选项,弹出“动作”对话框,然后就可以选择你想要的操作了,最后点击“确定”按钮。
  另外,RH9系统提供了三个命令关闭系统:shutdown(关闭)、halt(待机)、reboot(重启)。
  关闭系统可以在终端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hutdown -h now”或“halt”命令,重新启动系统则输入 “shutdown -r now”或“reboot”命令即可。
  看来Linux也并不那么神秘,和我们经常使用的Windows系统有相似之处,以后大家会发现,在Windows下做的事情,在Linux下一样可以按老习惯做。
认识Linux中的符号
  认识Linux中的符号经常有读者来信问Linux各种命令中的符号有什么意义,相信看了下面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了。
  Linux中的一些常用符号含义其实不难理解,有些甚至和DOS是相通的。
  一、通配符:“*”、“?”  和DOS下一样,当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文件名时,可以用通配符来进行模糊操作。“*”可以代表任意长度的任意字符,“?”代表一个任意字符。
  二、转义字符:“\”  和DOS的命名规则不同的是,通配符“*”、“?”是可以在文件名中使用的。
  如果要操作的文件名中包含有这些特殊符号,我们可以结合“\”来表达。下面是通配符和正则表达式的一个简短列表:
  * 匹配所有字符
  ? 匹配字串中的一个字符
  \* 匹配“*”字符
  \? 匹配“?”字符
  \) 匹配“)”字符
  三、目录:“/”、“~”、“.”、“..”  它们分别代表的意思是:
  “/”:根目录(在中间使用表示路径)
  “~”:用户根目录(用户登录时所在的目录)
  “.”:当前目录
  “..”:上级目录
  四、后台执行:“&”  用户有时候执行命令要花很长时间,可能会影响做其他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将它放在后台执行。后台运行的程序在用户注销后系统还可以继续执行。当要把命令放在后台执行时,在命令的后面加上“&”。
  五、管道和重导向:“|”、“>”、“>>”、“<”  重导向就是使命令改变它所认定的标准输出。“>”可将结果输出到文件中,该文件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则将结果附加到文件中,原文件内容不会被删除。“<”可以改变标准输入。如:
  cat data1.txt>>data2.txt(将data1.txt文件的内容加在data2.txt文件的后面)
  管道“|”可将命令的结果输出给另一个命令作为输入之用:
  man mtools|grep mbadblocks (在mtools的帮助中搜索包含“mbadblocks”的句子)
  man mtools|less(把输出用管道导入到一个叫做 less 的工具。less 是一个分页工具,它允许你一页一页地查看信息。)
  六、连接符号:“;”  当有几个命令要连续执行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行内,中间用“;”分开。
  mkdir myfile;cp /tmp/myfile.txt myfile(先建立一个目录myfile,然后把myfile.txt拷贝到新建的目录中)
三分钟理解Linux目录结构
  三分钟理解Linux目录结构习惯了C:\Windows、D:\Program Files这样的Windows目录结构的读者初次接触Linux,往往会被Linux相对复杂的目录结构给吓住,有点无所适从。其实,Linux的目录结构并不复杂,与Windows相比它反而更有规律性。不信?请花三分钟时间看完底部的表格。
  从表格的讨论可以总结出Linux文件系统的如下几个特点:
  ●逻辑上所有的目录有一个最高级别的根目录“/”,但下面的子目录却可以在不同的硬盘分区甚至不同的设备(如上面提到的光驱对应的/mnt/cdrom)上。这和Windows按照硬盘分区(C: D: E:)分割的目录结构不同;
  ●所有的目录内容按照类别组织。例如,一个Linux下的应用程序,它的可执行程序在/usr/bin,而它的数据文件和帮助在/usr/share下,运行时加载的配置文件却又是从/etc下读取,而用户使用它编辑的内容则放在/home下面自己的目录中。这和Windows下目录按照应用程序分目录组织截然相反。
  只要理解了这两点,相信读者很快就能轻松理解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进而感受Linux系统的独特魅力所在。
[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Linux的主流文件系统[/align]  和Windows的FAT16/32、NTFS文件系统对应,Linux也有自己的主流文件系统Ext文件系统,目前已经发展到了Ext3。
  Ext文件系统又称为扩展文件系统,是第一个专门为Linux开发的文件系统类型。对Linux早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它在稳定性、速度和兼容性上存在很多缺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Ext2文件系统是为了解决Ext文件系统的缺陷而设计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又被称为二级扩展文件系统。它是Linux文件系统类型中使用得最多的格式,并且它在速度和CPU利用率上较为突出,是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
  Ext3是由开放资源社区开发的日志文件系统,在Ext2的基础上它加入了记录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的日志功能,保持了向前和向后的兼容性,它和Ext2相比,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性。
冤家宜解不宜结----Windows与Linux资源共享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Windows系统的同时,还安装了Linux系统,因此如何在Linux或Windows中实现硬盘资源共享,让两个系统不当“冤家”,就显得非常重要。
  Linux下访问Windows分区  本文以RedHat Linux的后续版本Fedora Core 1为例,介绍如何访问本地计算机的Windows分区。
  1.在Linux下访问FAT32分区  对于Fedora Core 1,其内核已经内置支持FAT32的文件系统,所以可以直接将FAT32分区挂载到Linux的目录下。
  首先要搞清楚本地计算机的分区情况,这是因为Linux的分区描述和Windows不太一样,它是用类似/dev/hda4来描述分区的。我们可以用root账户登录Fedora Core 1系统,进入KDE桌面环境,单击“主菜单→系统工具→终端”菜单项,打开终端窗口,然后运行fdisk -l | grep fat32命令来查看本地计算机上的FAT32分区(图1)。
[align=center][/align]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dev/hda6、/dev/hda7两个FAT32分区。假设这两个分区对应于Windows下的D盘、E盘,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FAT32分区分别挂载到Linux下的/mnt/WinD、/mnt/WinE目录下。
  首先新建两个目录(/mnt/WinD、/mnt/WinE,详细方法见上期企鹅咨询台栏目),由于其默认权限是755(其他组和用户无可写权限),所以我们应该修改/mnt/WinD、/mnt/WinE目录的权限,赋予其他用户的可写权限。
  在桌面环境中的用户文件管理器中右键单击其中一个目录,然后单击弹出菜单上的“属性”菜单项,切换到“权限”标签页,确保给“用户”、“组”和“其他”账户选中“显示项目”、“写入项目”和“进入”权限即可(图2)。
[align=center][/align]  现在万事俱备,可以进行挂载了。很简单,只需在终端窗口运行以下命令即可:
  mount -t fat32 iocharset=cp936 /dev/hda6 /mnt/WinD
  mount -t fat32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WinE
  为了访问方便,我们还可以在桌面上创建硬盘图标,今后双击硬盘图标即可访问相应的FAT32分区。方法是在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单击“新建”菜单,选“硬盘”菜单项(图3)。
[align=center][/align]  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上切换到“设备”标签页,在“设备”文本框里填入挂载点的目录名,例如/mnt/WinD,然后在“权限”标签页里选中除“特殊”外的所有权限,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最后按照上期企鹅咨询台的内容修改/etc/fstab文件自动挂载Windows分区即可,以后每次启动电脑后,就可在桌面文件管理器中直接访问了。
  2.在Linux下访问NTFS分区  需要注意的是,Fedora Core 1的内核虽然能够支持NTFS文件系统,但是默认并没有加载所需的支持模块,虽然我们可以手工编译Linux内核,不过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些。
  这里推荐大家到http://linux-ntfs.sourceforge.net/rpm/fedora1.html去下载一个RPM包。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下载适合内核版本号、CPU架构的RPM包。
  假设本地计算机的CPU是AMD的Athlon,应该下载对应的RPM包kernel-ntfs-2.4.22-1.2174.nptl.athlon.rpm。
  然后运行rpm -ivh kernel-ntfs-2.4.22-1.2174.nptl.athlon.rpm命令进行安装,接下来的事情就和挂载FAT32分区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因为Windows 本身没有访问 Linux 分区的命令,所以我们必须借助于第三方软件来实现这个功能,例如 explore2fs、fsdext2(ext2是指Linux的文件系统)等。这些小程序都可以在 Windows 下对 Linux 分区进行全面读写操作。我们以常见的文件管理器软件Total Commander+ex2fs插件为例进行介绍(假设Total Commander安装目录为D:\TotalCMD)。
  Step 1  首先下载Total Commander的ex2fs插件,下载地址是:
  http://ghisler.fileburst.com/fsplugins/ex2fs.zip
  将下载得到的zip压缩包释放到Total Commander安装目录下的D:\TotalCMD\Plugins\ex2fs下。
  Step 2  打开Total Commander主程序,然后单击“配置→扩展设置”菜单项。在打开的“设置”对话框左侧单击“操作”任务列表项,然后在右侧详细窗格上单击“FS插件”按钮,即可弹出一个“文件系统插件”对话框(图1)。
[align=center][/align]  Step 3  在“文件系统插件”对话框上单击“添加”按钮,定位到D:\TotalCMD\Plugins\ex2fs目录,找到其下的ex2fs.wfx文件,然后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完成安装。
  Step 4  好了,现在ex2fs的插件安装好了,单击Total Commander主窗口上的“系统→网上邻居”菜单项,双击其中的“Linux drives”选项。接下来可以看到Linux分区的设备名(本例只分一个根分区/,设备名是hda3),双击即可浏览其下的内容(图2)。
[align=center][/align]  提示:双系统里的分区互访和局域网里的不同系统间共享访问,其原理是不同的,局域网里的Windows、Linux机器要实现互相访问,必须借助Samba之类的服务器组件。
Linux发行版本的选择
  想起自己当年拿到第一张 Xteam Linux 1.0的光盘并且在自己的机器上成功安装,一晃已经走到2004年。发行版本试了一种又一种,在此以我个人使用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发行版本的选择。
  1.Xteam Linux 发行版  Xteam Linux中文版(http://www.xteamlinux.com.cn)是北京冲浪平台软件公司推出的当年号称“全球第一个”Linux中文发行版本。从1.0版本之后,也用过它的Lindows、Xteam Linux 4.0系列。由于4.0系列包含一系列的Bug(LILO不支持1024柱面引导等),而且自4.0之后一直没有动静,所以现在应用不多,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2.Redflag(红旗) Linux发行版  红旗Linux(http://www.redflag-linux.com/)是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个发行版本,该版本的优点是重新设计了KDE图形界面风格和操作习惯,菜单结构设计一目了然,配置工具设置快捷方便,基本上与Windows系统的桌面是“一个模子”,保证用户能够轻松完成系统从安装、配置到使用的整个过程。
  它包含一系列常用的工具,基本能满足个人用户和政府的办公、上网、教育以及娱乐等需求。如果你仅仅是为了上网,学学一些简单的Linux操作的话,这个版本是个不错的选择,该发行版本在政府部门中大量采用,建议初学者使用。
  3.Turbo Linux发行版  Turbo Linux(http://www.turbolinux.com.cn)是 Turbolinux公司推出的一个发行版本,最新的桌面版本是10.0,于2003年12月份推出,基于2.6.0的核心,运行的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Turbolinux是国内最早做中文Linux的厂商之一,它的发行版本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不花哨、对中文的支持好等。如果你觉得红旗过于模仿Windows的界面,而且稳定性不让人满意的话,建议你试试Turbo Linux。
  4.RedHat、Fedora发行版  RedHat是一个最流行的国际化发行版本,其实很多Linux发行版本都是基于RedHat的。该版本由于是一个国际化的版本,所以在中文支持上可能不如国内的某些中文发行版本,但它升级快,使用的人多,能够获得技术支持的地方也多。你如果对中文显示不是太介意,并且不怕麻烦打算自己美化它的话,它是个很好的选择。而Fedora则作为开源社区对RedHat Linux的后续开发而继续存在。功能齐全,通用性强,推荐使用。
  5.Mandrake 发行版  Mandrake是一个基于RedHat的发行版本(http://www.mandrakelinux.com)。Mandrake Linux维护量更小,因为其软件管理系统会自动处理依赖关系并避免应用程序间的冲突。除此以外,MandrakeUpdate工具允许通过Internet免费进行更新──谁说只有Windows才有Update?这是一个服务器功能和桌面并重的发行版本,有华美的安装界面、非常方便的 Mandrake控制中心。对于有一定的基础的人来说,Mandrake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6.Debian 发行版本  Debian(http://www.debian.org)我们应该称之为 Debian GNU/Linux 。它是一个最为自由的Linux发行版本,包含8700多个软件包,它们是一些已经编译的软件,并包装成一个容易安装的格式(.deb)。
  由于它的开放以及自由的特性,所有最新的软件出现,很快就会有相应的.deb包出现,省却你下载代码自己编译代码的苦苦等待。它的apt包管理工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软件的安装和升级,同时它也是一个同网络联系得很紧密的发行版本。如果你有很好的网络环境,很希望使用一个完全“自由”的Linux,使用最新的Linux下的软件,对编译内核也已经掌握了的话,那么就用Debian吧!
明明白白Linux开机流程
  相信大家对Windows的开机流程都比较熟悉了,那么Linux的开机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目前,主流的Linux系统有LILO与 Grub这两个开机管理程序,虽然LILO与 Grub的激活过程或许有点不太相同,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Linux的开机流程如下:
  1.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
  2.读取MBR(主引导记录)的Kernel Loader(亦即是LILO、Grub、spfdisk等等)开机信息。
  3.加载Kernel的操作系统核心信息。
  4.Kernel 执行 init 程序并取得 run-level 信息。
  Run-level记录登入的状态主要有:关机模式、单人模式、文字模式、图形模式、重新激活等模式。
  5.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档案,进行linux的系统设定和配置。
  6.激活核心的外挂式模块 (/etc/modules.conf)。
  7. init 执行 run-level 的各个批处理档案Scripts。
  8. init 执行 /etc/rc.d/rc.local 档案。
  9. 执行 /bin/login 程序。
  10.登入之后开始以 Shell 控制主机。
  知道Linux的开机流程以后,相信你对Linux不会再感到神秘。
安装Linux后进行分区
??如果安装完系统后,硬盘还有剩余空间,可以通过fdisk命令来分区。
??下面以红旗桌面4.0为例:
??请打开一个通用中文终端,输入:
??fdisk /dev/hda
??显示一些信息后输入m会看到参数列表。只要知道其中几个就可以了。
??输入n会提示你分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如果是逻辑分区,再输入l,然后会问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比如输入+5000M,则是5GB的空间。
??分完之后,如果确认没什么错误,就输入w,保存刚才的操作。在输入w之前还可以反悔,输入q刚才的操作都不生效。然后再输入q(输入w以后),退出。
??退出时系统会提示你重启机器才能格式化新分区,这点跟DOS一样。
??重启后,再打开终端,输入fdisk -l这样可以显示硬盘中所有的分区。最后一个分区应该就是刚才分的那个,比如是hda9,然后就可以格式化了。
??格式化命令是mkfs,有很多文件系统格式可以选择,一般我们选择ext3格式:
??mkfs.ext3 /dev/hda9
??格式化完成之后如果想在Linux下使用还需要挂载该分区:
??mount /dev/hda9 /home
??这样/home目录实际就是新分的这个分区了,可以将它作为数据分区来用。
??另外,注意一下,mount命令只是当前可生效,重启后要用还要再挂一次,也有永久的办法,但要修改/etc/目录fstab文件,按照原有的格式把新挂装的分区写进去就可以了。例如添加如下的内容:
??/dev/hda9 /home ext3 defaults 0 0
??如果是新加的一块硬盘也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操作,只是硬盘的设备名有所变化。Linux对硬盘的命名方法为:
??主板IDE1口Master硬盘命名为hda,Slave硬盘命名为hdb,IDE2口的Master是hdc,Slave的硬盘为hdd,依此类推。
重装Win 98后Linux无法启动的解决
  很多用户都安装了Win98/Linux双系统,而当Windows发生问题重新安装后,启动文件便会遭到破坏,导致Linux的引导文件LILO失效而无法启动。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须用Linux引导盘启动Linux,然后运行一次LILO即可。
  小知识:LILO  LILO是主流的Linux 的引导管理程序之一,可以位于任何有可能用来引导系统的位置。通常我们把它放在硬盘的主引导区,系统自检完毕之后,会从硬盘上读入主引导区的内容,于是LILO接管系统的控制权,开始引导系统。
给光软驱皆无的本本安装Linux
  朋友的一台IBM X系列笔记本电脑没有装光驱、软驱,但又想装Linux。拆下本本的硬盘来装吧,又觉得麻烦。以前就听说Linux能直接通过ISO镜像文件安装,今天就来试试吧。
  一、制作ISO镜像  在台式机上用UltraISO把安装盘转成ISO文件(UltraISO的下载地址是http://wh.onlinedown.net/down/uiso7_cn.exe),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笔者给本本制作了一个FAT32格式的分区,大小为3GB。并通过局域网把上述三个镜像文件拷贝到本本上这个临时分区的根目录下。
  二、给本本制作虚拟启动软盘  用本本下载vFloppy(下载地址是http://nj.onlinedown.net/down/vfloppy.rar),解压到除C:\boot目录之外的任意目录(但不要用中文目录名)。再用UltraISO或WinRAR打开先前制作的第一张安装盘的ISO镜像文件,将images目录下的bootdisk.img提取出来,保存到vFloppy所在的目录中去。启动vFloppy,在“映像文件”处,选择刚刚提取出来的bootdisk.img,其他不必设置。点“应用”后,vFloppy就会在C盘下建立boot目录,并将启动需要的bootdisk.img复制到里面。
  三、安装Linux  重启后,WinXP的启动菜单就多了一项“由虚拟启动软盘启动”,选择它等于插入了一张Linux启动软盘。引导完毕后,在欢迎画面中按回车开始标准安装,并选择语言、键盘方案。在“Installation method”画面选择“Hard drive”表示从硬盘安装,因为本本只有一个FAT32分区,下一步中就不必选择分区了,只须在“Directory holding images”处填入“/”表示镜像文件在该分区的根目录下。按回车加载镜像文件,其后的过程就和用光盘安装完全一样了。
  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为没有光驱也没有软驱的机器安装Linux,而且通过ISO文件来安装,速度也远快于光驱,更没有换盘的烦恼,所以笔者现在也主要用这种方式来安装Linux了。
开启DMA支持
  部分Linux发行版本不能有效地识别出硬盘的工作模式,使得系统的磁盘性能在Linux环境中不能得到优化。那么,怎么知道硬盘在Linux下已经打开DMA支持,又怎么自己手工打开呢?
  进入终端命令行模式,先用dmseg|less查看一下启动信息,找到Uniform Multi-Platform E-IDE driver Revision部分,这里列举了系统的IDE驱动状态,里面的hda处如果显示为dma,说明启用了DMA支持,udma133说明当前模式为ATA133。这证明已经打开了相关支持。
  如果没有打开呢?这时你就要在/etc/rc.d/rc.local 加入一行/sbin/hdparm -d1 -c3 -m16 /dev/had。假设你的硬盘为ATA100模式,则加上参数-X68成为“/sbin/hdparm -d1 -X68 -c3 -m16 /dev/had”,就可打开你的硬盘的ATA100模式了(ATA66取X67即可,在某些版本中,只能支持到ATA100模式)。
  编辑提示:最好使用系统自带硬件管理功能打开UDMA各个工作模式。手工修改配置,有导致系统崩溃的可能,如性能上无太高要求,不要轻易使用此法。
Red Hat Linux 9 ADSL上网问题的解决
  看了很多关于在Linux下使用ADSL的文章,可我的RedHat Linux 9上ADSL还是有问题。查阅资料并经过一番摸索,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RedHat Linux 9和部分用户的网络存在不兼容现象,需要安装一个补丁来解决这个问题。该补丁的下载地址是:http://www.roaringpenguin.com/pppoe/rp-pppoe-3.5.tar.gz
  解压和安装:
  #tar zxvf rp-pppoe-3.5.tar.gz
  进入解压目录执行
  #sh ./go
  然后再来设置ADSL。我们要用命令:
  #adsl-setup
  接着按提示进行如下操作:
  1.出现“>>> Enter your PPPoE user name (default XXX):”后,输入ADSL的用户名 。
  2.出现“>>> Enter the Ethernet interface connected to the ADSL modem For Solaris, this is likely to be something like /dev/hme0. For Linux, it will be ethn, where 'n' is a number. (default eth0)”,此处如果是单网卡就写上eth0并回车。
  3.到“>>> Enter the demand value (default no):”,直接回车即可。
  4.到“>>> Enter the DNS information here:”,写上当地DNS服务器的地址。
  5.在“>>> Please enter your PPPoE password”处输入密码并在“>>> Please re-enter your PPPoE password”处再输入一次密码。
  6.接下来是防火墙设置,在“>>> Choose a type of firewall (0-2)”处填写2。
  最后提示“>>> Accept these settings and adjust configuration files (y/n)?”,按y键,然后运行“reboot -n”,进入开始菜单中的网络设置,设置ETH1固定IP再停止ETH1,运行adsl-start就可以了!
Linux命令行跟我学
1)用好cd命令  无论是在Windows的命令行方式下还是在Linux的终端命令行方式中,cd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命令,使用该命令可以切换目录(不过在Linux中,前提是你得拥有访问该目录的权限)。
  cd命令使用详解  cd命令是用来切换目录的,由于Linux采用的文件体系不同,因此首先要将文件和目录区别开来。使用本报第17期介绍的ls命令可以查看目录:
  [root@localhost root]#ls -lF --color
  drxwr-xr-x 2 root root 1024 Nov 10 09:45 HXL
  -rxwr-xr-- 1 root root 113 Nov 10 15:30 poem.txt
  ……
  看到最左端的那10位属性标记(第1位)和权限标记(剩下的9位)了吗?“d”表示directory即目录,而“-”则表示普通文件。
  知识与技巧  属性标记详解:d为目录,b为块设备文件,c为字符设备文件,l为链接文件,p为管道文件,-为普通文件。
  使用了ls的“--color”参数后,目录通常为深蓝色,看颜色辨别目录也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
  找到了目录便可使用cd命令切换到该目录了:
  [root@localhost root]#lcd HXL
  [root@localhost HXL]#
  至于访问权限,多数朋友通常使用root(最高权限)登录,所以不用担心!如果习惯于以普通用户登录,可以多了解一下后面9位权限标记,Linux中的权限基本可分为三种,即可读(r),可写(w)和可执行(x),依次为“r w x r w x r w x”,每三个一组,每组依次表示的是文件拥有者的权限、同组用户权限、其他用户权限,根据上述信息就可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可以使用cd命令进入该目录。
2)看透你的内涵----Is命令  和Windows系统以硬件为本,目录为依托的文件系统组织形式不同,在Linux中,这个体系翻了过来:连硬件都是系统的一个目录!因此,学好Linux下目录相关的命令可以极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本周我们就来看看列目录内容的ls命令吧。
  命令格式  ls 选项
  功能描述  ls 命令是最常用的程序命令之一,它的作用是列出子目录内容清单。
  应用实例  #ls -l l代表的是“long” 即详细列表
  #ls -a a代表的是“all” 能列出目录下所有文件,连Linux下的隐藏文件也不例外。
  #ls -l /usr/bin 用于显示远程文件列表。而不是当前目录。列出的是/usr/bin目录下的文件。
  注意:ls命令还支持使用通配符和规则表达式。如果你想列出当前子目录的所有文本文件,可以使用通配符实现,如:#ls *.txt。
3)Shutdown命令详解  熟悉Windows2000/XP的用户一定很熟悉shutdown这一关机命令,特别是在中了冲击波病毒,系统提示要重启时,用shutdown -a命令可以救一时之急。
  其实在Linux下也有一个shutdown命令,功能不比Windows的差。让我们看一下shutdown命令的具体应用吧。
  Linux下shutdown命令的语法规则如下:
  shutdown [-cfFhknr(参数名称)] [-t 秒数] 时间 [警告信息]
  具体各参数功能:  -c 取消前一个shutdown命令。值得注意的是,当执行一个如“shutdown -h 11:10”的命令时,只要按“Ctrl+C”键就可以中断关机的命令。若是执行如“shutdown -h 11:10 & ” 的 命 令 将 shutdown转到后台时,则需要使用shutdown -c将前一个shutdown命令取消。
  -f 重新启动时不执行fsck(注:fsck是Linux下的一个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的程序)。
  -F 重新启动时执行fsck。
  -h 将系统关机,在某种程度上功能与halt命令相当。
  -k 只是送出信息给所有用户,但并不会真正关机。
  -n 不调用init程序关机,而是由shutdown自己进行(一般关机程序是由shutdown调用init来实现关机动作),使用此参数将加快关机速度,但是不建议用户使用此种关机方式。
  -r shutdown之后重新启动系统。
  -f<秒数> 送出警告信息和关机信号之间要延迟多少秒。警告信息将提醒用户保存当前进行的工作。
  [时间] 设置多久时间后执行shutdown命令。时间参数有hh:mm或+m两种模式。hh:mm格式表示在几点几分执行shutdown命令。例如“shutdown 10:45”表示将在10:45执行shutdown。+m表示m分钟后执行shutdown。比较特别的用法是以now表示立即执行shutdown。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参数不能省略。
  [警告信息] 要传送给所有登入用户的信息。
  应用举例:  指定现在立即关机: # shutdown -h now
  指定5分钟后关机,同时送出警告信息给登入用户:# shutdown +5 “System will shutdown after 5 minutes”

1.X下载工具
当我们要下载一个新文件的时候,可以使用下列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新增一个下载作业:1.选择主菜单"文件"-"新建下载作业"菜单项;2.选择快捷按钮,添加新的下载作业;3.如果拖放箱已经打开,将Mozilla浏览器中的URL拖拽到拖放箱中。
在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浏览器右上角有一个五角星小图标,那就是拖放箱。只需在浏览器中单击一个下载地址,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鼠标移到拖放箱图标上,然后松开左键,就完成了一次下载作业。
如果要删除某个下载作业,我们也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1.选择主菜单“下载”-“删除下载作业”菜单项;2.在下载作业上按右键,弹出右键菜单,选择“删除下载作业”。
在一个作业下载过程中,要暂停或继续某个下载作业,我们可以使用下列两种方法:1.选择主菜单“下载”-“停止下载”或“继续下载”菜单项;2.在下载作业上按右键,弹出右键菜单,选择“停止”或“继续下载”。
2.Linux下的文件传输工具----gFTP
以中标普华Linux为例,我们选择桌面下的主菜单->应用程序->互联网->文本传输工具,即可启动gFTP工具界面。它是一个多线程的FTP客户端,用GTK+编写,是一个性能十分出众的文本传输工具。其功能包括:支持多个线程同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支持FTP,HTTP和SSH协议;支持FTP和HTTP代理,可以下载整个目录等。
gFTP启动后可以看到主界面有两个文件选择栏,左侧文件选择栏显示本地端当前路径下所有文件及文件夹,右侧文件选择栏显示服务器端当前路径下所有文件及文件夹。
gFTP的使用方式与使用习惯与我们常用的其它FTP下载工具十分地相似。我们可以很轻松一次FTP的“连线”操作。我们只需在菜单栏下方的显示区内输入主机IP、端口号以及由网管分配给我们的用户名和口令,并选择网络协议类型。这些填好之后单击显示区左侧的“电脑”图标,它将显示“连接”状态;当我们想断开连接的时候,再次单击次图标即可。在与服务器完成“连线”后,就可以进行文件传输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