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的拼音,诸的笔顺,诸的意思


笔顺图










诸的解释精修版
- ◎诸 諸 zhū 〈动〉 (1)(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同本义 [argue;dispute;debate]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又如:诸问(问辩)
- 诸(諸) zhū ㄓㄨˉ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 众多、各个。 【组词】:「诸事」、「诸子百家」、「诸善男子,善女人」。
- 所有、一切。《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诸以前妖恶禁锢者,一皆蠲除之,以明弃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纪》:「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
- 之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组词】:「付诸行动」。《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助词。《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 于。《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
- 他、之。《论语.学而》:「告诸往而知来者。」
- 姓。如明代有诸茂卿。
- 众多、各个。 【组词】:诸事、诸君、诸子百家
- 合音词:(1) 「之」、「于」二字的合音。 【组词】:付诸行动 (2) 「之」、「乎」二字的合音。 【组词】: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 介词。于。 【组词】: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ㄉㄧˋ)秋尝。(《礼记.祭义》)
- 代词。他、之。 【组词】:公诸于世
- 众多、各个。 【组词】:「诸位」、「诸君」、「诸般」、「诸子百家」、「诸如此类」。
- 文言「之于」、「之乎」的合音字。 【组词】:「藏诸名山」、「付诸流水」、「反求诸己」、「付诸行动」。
- 代词。通「之」。 【组词】:「公诸于世」。
诸基本解释
诸(諸)
zhū ㄓㄨˉ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诸的象形字




诸的英语解释
形(众;许多)all;every;various;介[书](“之于”或“之乎”的合音)at;to;from;名(姓氏)asurname;
诸的词语
- 诸吕 :
指 汉 代 吕后 的亲信 吕产 、 吕禄 等。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絳侯 诛诸 吕 ,权倾五伯,囚於请室。” 三国 魏 曹冏 《...
- 揽诸 :
传说中食鬼的神名。《后汉书·礼仪志中》:“ 腾简 食不祥, 揽诸 食咎。”
- 诸善奉行 :
- 死诸葛走生仲达 :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 悉诸 :
亦称“ 悉老 ”。传说为 神农 之师。《吕氏春秋·尊师》:“ 神农 师 悉诸 。” 高诱 注:“ 悉 ,姓; 诸 ,名也。” 汉 刘向 《新...
- 诸姓 :
1. 众子孙。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 陈留 阮 家诸姓秀,邐迤出拜何駢罗。” 冯浩 笺注:“ 郑氏 註《礼记》,姓者子姓,谓众孙也。...
- 忽诸 :
1. 一下子;忽然。诸,助词。《左传·文公五年》:“ 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 、 庭坚 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 诸侯王 :
汉 代皇子被封为王者。《史记·吕太后本纪》:“辛巳, 高后 崩,遗詔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汉 蔡邕 《独断》:“ 汉 ...
- 公诸同好 :
◎ 公诸同好 gōngzhū-tónghào[share enjoyment with those of the...
- 诸水 :
1. 各条水流。 唐 李白 《清溪行》:“ 清溪 清我心,水色异诸水。”2. 各样的水。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禊泉》:“昔人水辨 淄 澠 ...
带诸字的成语
第1个字是诸的成语:诸有此类 诸行无常 诸事麇集 诸子百家 诸亲好友 诸如此类 诸亲六眷 诸色人等 诸法实相
第2个字是诸的成语: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问诸水滨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公诸同好 托诸空言 放诸四夷 形诸笔墨 失诸交臂 居诸不息
第3个字是诸的成语:百家诸子 衮衮诸公 如运诸掌 反求诸己 如指诸掌 事后诸葛亮
第4个字是诸的成语:日居月诸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急张拘诸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