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新华字典
磔的拼音,磔的笔顺,磔的意思


磔
拼音:zhé / zhe
注音:ㄓㄜˊ
部首:石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 DQAS
仓颉:MRNQD
郑码:GRMF
电码:4325
UNICODE:78D4
四角:15694
区位码:7761
笔顺号:132513541521234
笔顺图















磔的解释精修版
- ◎磔 zhé 〈动〉 (1)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dismember] 磔,辜也。——《说文》。从桀,石声。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故从桀 磔,张也。——《广雅》 旁磔。——《礼记·月令》。注:“攘也。” 祭风曰磔。——《尔雅》。李注:“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 [季春之月]九门磔攘。——《礼记·月令》。孙希旦集解:“磔,磔裂牲体也。” (2)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磔鸡(旧历正月初一杀鸡挂门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 吴子胥不磔 姑苏东门外乎!——《荀子》。注:“车裂也。” (3)又如:磔裂(车裂人体;分割,割裂)。还指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俗称“剐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将 杨立等到阙,并磔于市。——《旧五代史》 (4)又如:磔诛(凌迟处死);磔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 磔 zhé ㄓㄜˊ 1、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2、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3、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à)”。
- 分裂肢体。《荀子.宥坐》:「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
- 宰割牲畜以祭鬼神。《礼记.月令》:「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 一种书法笔法。用笔时向右下斜,今称为「捺」。
- 国字笔画名称。
- 古时分裂罪犯肢体的刑罚。 【组词】: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荀子.宥坐》)
磔基本解释
磔
zhé ㄓㄜˊ
1、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2、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3、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à)”。
磔的象形字



磔的英语解释
名[书](汉字的笔画,即捺)right-fallingstroke(inChinesecharacters);动(分裂肢体)dismember(asaformofpunishmentinancientChina);
磔的词语
- 轘磔 :
- 磔索 :
象声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磔索珊瑚涌,森严獬豸窥。” 宋 张九成 《十一月忽见雪片》诗:“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 磔砉 :
物体破裂声。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磔砉时有声,百罅水争入。危檣听欲折,柁柄脱操执。”
- 戈磔 :
指书法中戈和磔两种笔法。 清 陈维崧 《宝鼎现·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词:“论戈磔,争夸典午,人擅韭花兼躉尾。”
- 攘磔 :
谓宰牲祈禳。攘,通“ 禳 ”。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 旁磔 :
谓于四方之门宰牲禳祭。《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 注:“旁磔,於四方之门磔攘也。” 孔颖达 ...
- 波磔 :
1. 书法指右下捺笔。一说左撇曰波,右捺曰磔。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出锋须长,择毫须细,管不在大,副切须齐。副齐则波磔有冯,管...
- 枯磔 :
古代酷刑。车裂后陈尸示众。
- 磔格 :
1. 象声词。风吹竹声。 元 黄公望 《管夫人竹窝图》诗:“翠蛟翔舞划烟雾,霜戟磔格敲天风。”2. 象声词。鸟鸣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
- 磔剉 :
砍杀。
带磔字的成语
第1个字是磔的成语:
第2个字是磔的成语:
第3个字是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