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Linux门户
Linux帮助

Linux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下)

发布时间:2005-09-10 23:09:17来源:红联作者:root
续:Linux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上) 

  Linux:巨头间的博弈

  相对Red Hat而言,SuSE的命运就悲惨得多。2003年11月初,曾经在网络界显赫一时的Novell公司宣布,将用2.1亿美元的现金并购德国的世界第二大Linux厂商SuSE。其实Novell准备进入Linux领域的计划早在2003年4月就开始了,当时Novell宣布,将在Netware的产品中捆绑Apache等开源软件,并表示Netware 7将全面支持Linux平台。现在看来,Novell后来的一系列举动,包括在8月收购专门生产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Ximian公司、收购SuSE、开发Linux平台的服务器产品、提供基于Linux平台产品的培训等等都表明,这位昔日的技术贵族正在准备借Linux打翻身仗。不过也有一些开放源代码软件团体的人士表示了忧虑,Novell收购SuSE透露出一种迹象:这个行业将趋于垄断。但是,众多巨头的介入似乎已经在事实上对类似的忧虑做出了解释。

  在Novell收购SuSE案中,值得注意的是,IBM将会为Novell注资5000万美元,并就延长其与SuSE已到期的协议问题与Novell展开了具体商谈。很明显,IBM仍然坚定的扮演着Linux靠山的角色,而这些也和IBM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Linux的一个显著特性就在于高效的整合能力,尤其对于下一代互联网和未来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随需应变的电子商务”已经快成为IBM的口头禅了,尽管大力扶持Linux在先,“随需应变”战略的提出在后,但毫无疑问,在服务器端扶持Linux走入主流,IBM便拥有了能适应不同硬件环境的操作系统。何况,IBM在整合eServer的同时,就宣布计划投入13亿美元用于Linux软硬件的开发、营销及服务体制的强化。

  另外,很多事实都表明,无论是在IBM所提出的普及运算(Pervasive Computing)、深度运算(Deep Computing)的概念中,还是在网格、高性能计算等比较实际的应用中,Linux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因此成为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棋子。这正是IBM紧握Linux的重要原因。而且,在中间件领域,Linux软件较强的可移植性也会给IBM巩固WebSphere在企业级产品中的地位带来益处,毕竟它要面对BEA、Sun以及微软的强大挑战。

  高端市场,Linux目前还处于弱势,Sun的Solaris、惠普的HP-UX以及IBM的AIX仍然还有着相对稳固的地位。然而Linux的走红也给像DELL这样以销售模式见长的公司创造了绝好机会。

  惠普的处世态度一贯灵巧,对待Linux也不例外。惠普一面努力配合着战略合作伙伴微软的行动,一面和另一位合作伙伴Intel风风火火的建立了多家全球的Linux方案解决中心,不仅提供Linux的全套技术支持和服务,而且还开展从其他操作系统向Linux上的移植测试业务。因为惠普说,用户的需求是首位的。于是,在惠普的产品线上,就出现了Unix、Windows和Linux三大主流操作系统。
文章评论

共有 6 条评论

  1. root 于 2005-09-10 23:12:02发表:

    其他的两起攻击事件则更为严重。黑客取得了进入GNU Project开发系统Savannah的权限;四台用来管理Debian版本开发与社区记录的Debian Project服务器也被取得完整权限。黑客采取了类似的手段:先取得合法的使用者登入帐号密码,再利用一个最近被发现的Linux内核漏洞取得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而正是这两起严重攻击事件的发生,让Linux内核的这一漏洞受到了广泛关注,也给Linux社区带来了很大震动,因为该漏洞出现在Linux的内核中,同时几乎涉及目前发布的所有Linux操作系统版本。目前几家大的Linux系统厂商已经确认在他们的产品中存在这一漏洞。最近频繁出现的这类事件也让许多人对于开源软件的开发方式提出了疑问,特别是那些开发小组和各类组织如何能够保证自由的修改不会引起国际性的安全漏洞呢?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从这方面看,虽然微软的系统漏洞要多得多,但人们普遍认为,封闭式的开发很难像这样被利用。

      另一方面,相对微软的Windows而言,Linux系统毕竟还是要稳定和安全的多,即使出现被黑客攻击的情况,绝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使用了第三方开放源码软件。

      然而,无论怎样,Linux的漏洞确实比微软的少,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要明显占优,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事实。不过,实际上漏洞多少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有问题出现之后可以被迅速的发现并解决,而不是等到泛滥成灾之后再去补救。就像一位Linux程序员说的那样:“微软自己守着代码,问题如何解决的我们不知道;问题解决没解决,我们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可怕的问题,我们还是不知道。”

      而对于Linux,“我个人比较担心一些常见的bug,”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这样看待Linux系统目前的安全状态,“大部分被发现的核心漏洞都是一些很愚蠢的小bug,就像前不久Debian被咬到的那只,而并非什么特别厉害的黑客在故意干坏事。”

  2. root 于 2005-09-10 23:11:45发表:

    版权:触痛了谁的神经?

      2003年圣诞节的前两天,SCO宣布将增大力度争取向Linux操作系统的企业用户收取许可证费用,并且向全球的Linux大用户发出了第二封警告信。SCO的第一封警告信是在2003年5月15日发出的,当时SCO向全球1500家Linux大用户及其合作伙伴致函,警告说Linux产品大段抄袭了SCO的Unix程序代码,使用Linux可能会使它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随后,SC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暂停其所有的Linux业务,包括SCO Linux 4.0的销售以及其UnitedLinux联盟四家主力公司之一的身份。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SCO起诉IBM侵权案的几个片断。作为Unix的老牌厂商,SCO在2003年3月控告IBM盗用了其拥有的Unix技术并擅自植入到Linux操作系统中,违反了授权许可合同,并索赔30亿美元,由此挑起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Linux源代码侵权纠纷。SCO甚至在起诉IBM的同时,与微软在5月19日迅速签订了授权协议,宣布向其发放Unix专利权和源代码。而微软恰恰是Linux的头号敌人,SCO的这一举动再次引来业界一片哗然。

      2003年8月4日,就在2003年LinuxWorld大会开幕的当天,Red Hat正式对SCO提出了诉讼,称SCO收取许可证费用的要求难以接受,并损害了Red Hat的正常商业运作,Red Hat公司甚至已经专门为将要应对的各种诉讼建立了一笔诉讼基金。

      热热闹闹的版权纠纷背后,似乎更多掺杂了SCO公司自己的前途考虑,而对Linux的影响似乎并不大。IBM一如既往的平静,从这场官司一开始IBM就认为SCO的诉讼站不住脚。不过IBM也会利用反诉的机会明确表态,为那些Linux的用户们树立信心。再加上Red Hat的影响力,对于广大的Linux用户而言,有Red Hat和IBM出面,局面将会变得可控得多。因为事实上,那些希望在企业中更多使用Linux的首席信息官们确实正在对这场诉讼的风险感到担心。

      由于与Unix一脉相承,再加上GPL规范下的开放源代码身份,Linux向来和Unix密不可分,而业界默认的游戏规则更是让Linux很难与那些受版权保护的商业源代码划清界限。比如Red Hat虽然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就是只发行开放源代码使用的GPL授权软件,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衍生程序代码的部分,这几乎不可能区分出来了。”Red Hat的CEO Matthew Szulik表示说,“我不知道能否清楚预见Linux的将来。这里存在诸多重要因素,其中一点就是对于知识产权问题构成的挑战,因为它同开发过程、物理代码息息相关,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源码开放及开发的过程中对专利法和版权法进行重新的审视。”

      伸向Linux的黑手

      就在2003年年末,关于开放源代码软件服务器遭遇黑客攻击的报道忽然多了起来。12月1日,专门提供Gentoo源代码下载的105台服务器之一遭入侵,所幸安全软件立即侦测到这种攻击,并做了完整的记录。服务器上主要的源代码数据库并没有受到破坏。11月的一起攻击则瞄准了Linux的内核,这次是一位开发人员的系统被入侵,黑客利用被入侵的电脑来发送一份源代码给另一台服务器,若有人安装该源代码,便可能使黑客取得系统权限。还好,这起攻击事件在发生24小时内就被侦测到。

  3. root 于 2005-09-10 23:11:29发表:

    省钱利器?

      一提起Linux,人们脑袋里的印象似乎就是免费。但自由软件并不等于免费,而且业界也经常能听到“Linux总体拥有成本高于Windows”之类的声音。

      曾有一些业内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就Linux和Windows环境下的总体拥有成本来说,当在其各自连带的存储、服务器、中间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等等方面都进行比较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而且这样的比较还应该放在不同的级别,比如数据库级,应用程序级等等。在目前投资紧缩的环境下,考虑采用Linux可能很有诱惑力,但Linux环境下许多软件的成本,包括一些隐形技术支持成本在目前可能还是会高于Windows环境。

      “没有任何两个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完全相同的。”Red Hat的CEO Matthew Szulik对这样的看法有些不屑一顾,“如果确实如此的话,为什么像美国在线、Versign、Amazon这样的公司会采用Linux呢?甚至美国九大投资银行中的7家目前也开始从专属系统向Linux移植。他们都是高智商的人群,当然是看到了这一选择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虽然Szulik的看法可以代表许多看好Linux前途的人,而且Linux确实也能在某些环境下帮企业节省可观的成本,但是这些优势并无法改变Linux未来不得不面临的成本困惑。Linux的低成本是有条件的,除了公司外部技术支持能力及内部技术水准的高低之外,是否能将某固定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重复应用、应用软件的复杂性、从旧系统环境转移到Linux的规模与成本、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后所能节省的软件购买及授权费、应用软件的扩展性及适用性等等问题都将最终决定采用Linux是不是能给企业省下了钱。

      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问题。如果Linux服务器各有专用功能,比如网络服务器,而且这样的环境可直接复制于许多服务器上,比如时下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广泛流行的机群结构,那么Linux的确要比Unix或其它操作系统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因为Linux最适于用在可高度复制的配置下,被当做Unix的低端延伸。

      然而,如果Linux上运行的应用软件越多,Linux变得越复杂或是安装了越多的商用专利软件,那么Linux对Unix的成本优势显然将会递减。尤其对于重要的商业数据库及企业应用软件来说,Unix的稳定性足以让人放心,而Linux在高端环境下是否还能维持类似的成本优势则相当不明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高端环境里的Linux甚至可能比Unix的成本还高。

      另外,虽然在IT投资缩减的背景下,Linux可以增大IT公司的原有市场空间,因而也才能吸引到无数ISV以及系统供应商的热情,但是,这些相关的利益体必须要能在以往的商业价值理念和服务上有所改进以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毕竟Linux的源代码到处都能下载到。比如说,在低端市场里,光靠Linux本身几乎无利可图。IBM们更多的是想利用Linux逐渐扩大自身在企业级市场的影响力,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增值产品与服务上所引发的庞大商机,这正是IBM们所希望看到的。

  4. root 于 2005-09-10 23:11:13发表:

    政府有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再加上国际大公司的支持,中国的Linux公司也开始找到了感觉。比如红旗除了与IBM、惠普有紧密的合作外,还分别与甲骨文、BEA、戴尔签订了合作协议。拓林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表示,IBM等大公司对Linux的支持对推动Linux市场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直以来,软件被视为“战略性产业”,而Linux则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之一。虽然现在看来,Linux在中国的未来还有许多的不确定之处,但至少各方都动起来了,且中国政府已计划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以帮助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

      中国政府在Linux方面,越来越走向成熟和理直气壮。一个新的迹象表明:垄断帝国的崩溃有可能从软件世界中最薄弱的地方开始,比如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而首要标志则是象征垄断的基石----全球统一价格体系的崩溃。

      Linux的三大困惑

      以Linux为典型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正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典范,用户有权按自身需要来定制自己所要的系统环境。无论是IBM还是惠普,它们各自的“随需应变”和“动成长”战略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于此,这也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Linux和开放源代码运动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厌倦了商业软件的普通用户,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需求,Linux和开放源代码运动才会兴起。

      从另外的角度看,虽然Linux和开放源代码运动想要取代目前那些商业软件巨头们的地位还很难,但毕竟,这样的冲击给用户提供了另外的选择。许多自由软件的推动者都认为,开放源代码的做法是创新和改进产品的优越模式,因为这不再受限于某家商业软件公司的设计团队。

      Gartner的预测数据给了众多的Linux支持者充分的信心:到2007年,Linux服务器的供货金额将超过100亿美元,约占全部服务器市场的1/4。而在这一阶段中,Linux服务器的销售额将分别超过Sun的Solaris、惠普的HP-UX和IBM的AIX服务器。

      信心和乐观的另一面是对Linux疑虑的态度。Linux真的给企业省钱了吗?Linux的安全性真的那么让人放心吗?Linux在2003年遇到的版权纷争今后会不会重演?

  5. root 于 2005-09-10 23:10:57发表:

    Linux的中国利益

      整个2003年的中国市场,Linux与微软已交手多次。

      2003年2月,比尔.盖茨到访中国,承诺将这个美国公司最重要的商业机密Windows源代码向中国政府公开;3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将与IBM联合建立Linux解决方案中心;8月,中国最大的Linux开发商红旗Linux宣布,将与惠普公司合作,不仅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且要进军世界市场;9月,从日本传来消息,中、日、韩三国计划一起开发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两个月后成立了“中日韩OSS推进联盟”;11月,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访华,分别与中国教育部和中国本地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的中软公司达成相关合作;11月,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专注于Linux桌面系统业务的中标软件公司成立。

      在双方的“交手”中,Linux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Linux在中国的发展已有5年的时间了,中国软件行业对它的态度也从冲动转向了踏实,虽然有像曾经红极一时的Linux本地公司----蓝点公司的消失,但最近两年,Linux在中国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如各省市的电子政务、国家经贸委、邮政总局、金盾工程以及教育行业都有相应的项目用到了Linux。当然,这与Linux的全球发展总态势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政府已明确表态并支持中国企业发展Linux。

      政府偏向Linux的开源软件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国政府存在着一个担心,认为像微软这样的有专利权的代码很难了解到它是否存在安全问题或者留有后门,这对于政府部门是非常关键的,而Linux则允许工程师查看全部源代码。除此之外,2003年8月仍记忆犹新的计算机病毒在全球的泛滥也是Linux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病毒大多数都是针对Windows的安全漏洞发起攻击的。

      安全不是促使中国政府尝试Linux的唯一动力。当中国逐渐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时,中国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按照微软产品目前的价格,大多数普通电脑用户根本买不起微软的正版产品,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如果微软不能根据中国的实情调低自己产品的价格,中国用户只能寻找一个价格低廉的Windows替代品。也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才有了现在的中、日、韩三国合作事件和中标软件的诞生,以及建立一个国家级Linux软件标准的想法。

      尽管中国政府向Linux等开源软件倾斜的时间不长,但从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上却毫不示弱,除了对本地企业的优惠政策,即将出台的《政府采购软件管理办法》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将从采购数量上明确的做出规定。事实上,一年来,微软在中国市场多在“政府采购”上碰壁,而用“政府采购”作为扶持国产软件杠杆的做法也不只在中国才有,欧洲早有先例。

  6. root 于 2005-09-10 23:09:34发表:

    尽管无奈,但Sun在Linux面前只好选择了妥协,就像Sun在2003年对其Java品牌进行重新塑造一样。2003年8月5日,Sun在旧金山的LinuxWorld大会上宣布说,它已正式加入了公开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SDL),成为该组织中继IBM、惠普和戴尔之后的第四家主要服务器制造商,并将积极参与高性能Linux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活动。OSDL创建于2000年,一直致力于改善高端服务器的Linux软件,目前该组织正在寻求发展包括SAP和甲骨文在内的合作伙伴。Sun具体将加入到OSDL的两个工作小组中,一个专门研究在高端服务器上运行的Linux系统,另一个研究手机等移 动终端上使用的操作系统。

      此外,Sun也开始在低端网络服务器市场业务中,除了自己的UltraSPARC和Solaris之外,给Intel和Linux留出了空间。从2003年5月19日开始,按Sun与Red Hat达成的合作协议,Sun的用户将可以在低端服务器上自由选择Solaris或者Red Hat的Linux平台。而在夏天的LinuxWorld大会上,Sun还透露了与SuSE在台式机领域的合作计划。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拥有开放源代码办公软件StarOffice和具备优异跨平台能力而且同样免费的Java的Sun公司来说,走向开放似乎都充满了必然。

      即使是Linux名义上最大的敌人微软,也正在自信之外开始认真考虑应对Linux威胁的具体措施。2003年6月初,微软的CEO鲍尔默曾给微软的全体员工写过一封电子邮件,信中称,“在目前IT开支普遍缩减的环境下,类似于Linux和OpenOffice的非商业软件已被很多客户视为‘功能足够强大’或者可以使用的‘免费替代品’。”“我们在近期和短期内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同时表示,IBM对Linux系统的支持使这一系统的可信度大大增强。

      不过盖茨稍后就表示,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对GPL的违背最终将为Linux的商业前途带来一系列障碍,从而影响其被商业用户广泛接受。微软始终相信它能为用户提供更完善、功能更齐全的集成软件平台,而且对Linux是否能担当提供相同级别平台的重任表示怀疑,一位微软的官员甚至在前不久说:“我们有巨大的领导力量。”他还认为,Linux近期所获的最大利润还赶不上微软的开支。

      虽然微软有的是钱,但对于Linux的发展,光靠充沛的资金优势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外电报道说,2004年,微软将有可能采取以下三个方案来对待Linux。首先,忽视Linux的存在;其次,诋毁Linux的名誉;最后,承认Linux的存在,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Windows系统要优于Linux系统。很显然,第三种方案是最可行的。然而,这三个方案难道不是微软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而在Red Hat的CEO Matthew Szulik看来,“Lintel”的模式首先还是对Unix的专属系统够成了最强大的冲击,而微软似乎还在其次。“我们已经推出了企业级的‘Enterprise Linux3’,而且可以看到其在AMD及英特尔芯片中的卓越性能。当Linux可以在通用结构下达到与专属Unix系统同样的性能时,我无法想象还会有谁愿意去买那些昂贵的专属Unix平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