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红联
红联近义词
请输入汉字进行字典查询
接纳解释

1.结交罗致。《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深接纳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邹鲁《广西光复》:“并开华熙客栈,实欲借此为机关,接纳志士以谋大举。”2.接待,招待。《水浒传》第七三回:“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3.接受。秦牧《艺海拾贝·<哲人·小孩>》:...

接纳近义词

  • 采取cǎi qǔ 
    1.搜集选取;采用。《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2.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鄔梨差往石室山採取木石。”清朱仕琇《重游灵应峰...
  • 采用cǎi yòng 
    1.采纳施行。《东观汉记·马防传》:“防性矜严公正,数言政事,多见採用。”2.任用。《北史·李彪传》:“帝寻纳宋弁之言,将復採用。”采纳选用;选用。《汉书·郊祀志上》:“自齐威、宣时,騶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隋书·音乐志上》:“及王僧辩破侯景,诸乐并送荆州……荆州陷没,周人不知采用。”宋梅尧臣《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清陈康祺...
  • 给与gěi yǔ 
    亦作“给予”。使对方有所得。《后汉书·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闢。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又贞元中要乳母皆令选寺观婢以充之,而给与其直。”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这等请问边上的米价,贵贱何如?若有银子给与边军,他还买得出么?”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
  • 接管jiē guǎn 
    接收管理。明茅维《闹门神》:“你接管须要小心奉法,莫蹈前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只等呈子进去,即刻传人收押,一面便好派人接管一切。”《<艾青诗选>自序五》:“我在进城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以‘接管人员’的身份‘接管’中央美术学院。”◎接管jiēguǎn[takeoverthecharge(control)of]接收并管理接管帐务接管工厂接手管理。【造句】从下个月起,分公司的业务将由陈...
  • 领受lǐng shòu 
    接受。《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驥廏丞,领受郡国调马。”《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遂将金戒指二枚,玉簪一隻,交付童儿,覷空致意此女,恳求相会。此女欣然领受,解腰间绣囊相答。”茅盾《无题》一:“丈夫觉得逃不过那‘物质’的纠缠了,便把双臂抱在胸前,低了头,准备耐心领受。”叶圣陶《城中》:“想常常到先生那边去讨教,领受先生的宝贵的经验。”接受。【造句】灾民怀着感激的心情领受各界的爱心...
  • 回收huí shōu 
    把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收回利用。如:做好废棉回收工作,可以增加大量原料。◎回收huíshōu(1)[recover;reclaim;recoup;retrieve]∶从矿石废品或副产品中收取有用材料从纺织的废料中回收羊毛纤维(2)[recovery]∶从已用过的产品或废品中对有用材料的收回;从矿石处理过程中对有价值物质或金属的收取;人造卫星或人造卫星的一部分、食品仪器舱或运载火箭的...
  • 授与shòu yǔ 
    亦作“授予”。给予。汉王充《论衡·初禀》:“朋友彼我,无有授与之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易·咸》“二气感应以相与”唐孔颖达疏:“今兑柔在上,而艮刚在下,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文汇报》1989.9.28:“荣誉奖也授予影片《开国大典》、《巍巍昆仑》、《百色起义》。”◎授与shòuyǔ[award;c...
  • 接收jiē shōu 
    1.接近而取信。《史记·苏秦列传》:“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涇阳君、高陵君先於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2.接受;收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并未有接收他的,説声有了包探,他就匆匆的去了,只怕他自己带去了。”巴金《家》三十:“人们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3.根据法令或强权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老舍《龙须沟》第二幕:“后来日本人走了,紧跟着就闹接收。”《...
  • 采纳cǎi nà 
    接纳;接受。《后汉书·郎顗传》:“宜採纳良臣,以助圣化。”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採纳。”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採纳贤良,选用忠良。”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记载之著,发始於謡谚……及文教大进,政体日崇,凡兹之类,非官司所採纳,不得列於国史,篇籍於焉散失。”采用;接受。《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
  • 接受jiē shòu 
    1.收受。《元典章·刑部十·回钱》:“若拟全科,终是未曾接受文状,即与兰溪州知州贾也先所犯无异。”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三》:“后数日,涇泉来举奠……凡酒与汤饭之类,皆涇泉执奠,其子于善接受,捧置灵几前,不用从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正以其钱粮款项繁多,头绪极难清理,故思蒙混新官,以希接受。”2.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张天翼《华威先生》:“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
如果觉得 新华字典 不错,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