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红联
红联汉语词典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词语ciyu

路不拾遗的意思

路不拾遗

词语路不拾遗

相关汉字 lu bu shi yi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路不拾遗基本意思

◎ 路不拾遗 lùbùshíyí
[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 贾谊《先醒》

路不拾遗意思精修版

  •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汉 贾谊 《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 川 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亦作“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 ◎ 路不拾遗 lùbùshíyí[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 贾谊《先醒》
  • 4 造句 解释「路不拾遗」之「路」,典源作「道」。在路上看见别人的失物,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故事内容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造句一个国家的治安应以「道不拾遗」做为理想的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
  • 遗,失物。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造句】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目录
  •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 修订本参考资料: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亦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 06.《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
  • 05.《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这首诗单表隋文帝篡周灭陈,奄有天下,一统太平,真个治得外户不闭,路不拾遗。」
  • 04.《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崔丞相)在任果然是如水之清,如秤之平,如绳之直,如镜之明。不一月之间,治得府中路不拾遗。」
  • 02.《晋书.卷一一三.符坚载记上》:「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
  • 01.汉.贾谊《新书.卷七.先醒》:「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百姓富,民□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 释义 「路不拾遗」之「路」,典源作「道」。在路上看见别人的失物,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语本《战国策.秦策一》。典源#《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1>治秦2>,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3>强大,赏不私4>亲近,法及太子,黥劓5>其傅。期年6>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7>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1) 商君: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人,或称「卫鞅」。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因功受封于商,号为商君。其人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遂被车裂而死。(2) 秦:周朝国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以为附庸。嗣后屡经迁徙,至秦襄公始立国。传至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国势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迨始皇统一中国,乃代周而有天下。(3) 讳:避开、顾忌。(4) 私:偏爱、袒护。(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罚名。黥,在犯人面、额等处刺字涂墨。劓,将犯人鼻子割去。(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7) 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参考资料〕另可参考:《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典故说明「路不拾遗」原作「道不拾遗」。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书证

拆词解释

:

◎路 lù 〈名〉 (1)(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同本义 [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

:

◎拾 shí 〈动〉 (1)(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同本义 [pick up] 拾,掇也。——《说文》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

赠送、给与。  【组词】:「赠遗」。古人所留下的。  【组词】:「遗风」、「遗蹟」。死者所留下的。  【组词】:「遗物」、「遗产」、「遗言」...

汉字组词路的组词 不的组词 拾的组词 遗的组词

路不拾遗同音词

路不拾遗相关词语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见“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 路员

    特指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人员。《“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工商罢工之经过》:“路员亦为感动,私自邀议,已得多数之赞成。”

  •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 路见不平

    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 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沙汀 《涓埃集·闯关一》:“ 左嘉 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人民...

  • 吃不服

    ◎ 吃不服 chībufú[not used to eating sth.] 饮食不适于自己的肠胃鱼虾虽好,有人偏巧吃不服

  • 当不过

    受不住。《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多谢大娘错爱,老身家里当不过嘈杂,像宅上又忒清閒了。”

  •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推荐
如果觉得 汉语词典 不错,请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