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的意思
知止
词语知止
拼音zhī zhǐ
知止基本意思
知止意思精修版
- 1.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2. 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拆词解释
知:◎知 zhī 〈动〉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
止:◎止 zhǐ 〈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
使用场景
- 知止则日进无疆意思
-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
- 孔子知止的素材
- 知止知耻知恩知足 中国
- 知行知止为贤者
- 以知止为的作文素材
- 画意 世人止知落笔作画
- 凡是不能浅尝辄止 满足于一知半解
- 孔子 知止而后能定
- 达县知止园刘氏
- 于止 知其所止谁写的
- 成止微个人知料
- 送秦一椎 辞汉万户知止
- 作文 知止的智慧
- 学历纪知止 守纪正形
- 人要知止的名人事例
- 知足不辱 知止不移
- 墨子 知止 则日出无疆
- 达人知止足 志士多苦心
- 看图知成语 什么止
知止同音词滞执郅治制治礩滞挚执制置滞止致致稚质致知致志执挚质直翐翐栉栉窒滞掷置治职致治秩秩制止植治执质直至治制祗祗直置执贽执滞职志吱吱执秩指支指执直值职职直指挃挃职秩只衼郅支膱脂植志制指知至直质指摭支指祗直志治殖殖直致樴樴直直执志植植止止支支执职豸豸志致至至支值趾趾黹紩至治至知置质枝指雉雉枝洔雉贽
- 知人论世
1.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赵岐 注:“颂其诗……读其书,犹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论其世以别之也。...
- 知达
明智通达。 宋 陆游 《书喜》诗:“惟有衰翁最知达,避胡犹记 建炎 年。”
- 知观
主持道观事务的道士。 宋 钱愐 《钱氏私志》:“知观自去年大主上庙后便不安,不下牀多日矣。”《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半月之内,可在...
- 知县事
佐官代行县令职务称“知县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唐 制,县令闕,佐官摄令曰知县事。 李翱 任工部,誌文云‘摄 富平 尉知县...
- 风止
风度举止。《晋书·庾亮传》:“ 亮 甚惧,及见 侃 ,引咎自责,风止可观。”《南齐书·张融传》:“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讽劝...
- 鉴止
亦作“鉴止”。照察。止,语气助词。《宋史·乐志八》:“何以致祥,上天鉴止。”
- 截止
◎ 截止 jiézhǐ[end;close;cut off] 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登记已经截止了
-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